第174章:歸期(1 / 2)

自古以來,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但無論是清官還是貪官,他們其實都想在百姓們的心中、在傳世的史書中留下一個好名聲。

隻不過清官注重的是名聲本身,而貪官是注重在自己滿足之後才去滿足的名聲。

想象如今薑雲楓在百姓們心中的威望,無論是能臣庸臣、清官貪官都多少是有一些羨慕的,因為他們可能為之奮鬥一輩子都達不到薑雲楓現在的這個高度。

在先帝劉徹所指定的四個輔政大臣以及當今皇帝親自下田耕種,百姓們本就高漲的熱情更是被空前的帶動了起來,而薑雲楓最開始製定下來的規矩也被如實的傳達到了領到仙糧苗株的百姓們耳中。

無一例外,所有的百姓們都對薑雲楓的話表示讚同,也表明了等到地瓜苗能再次分株扡插的時候絕不阻攔官府的人。

“還是丞相有辦法啊。”

丞相府中,霍光拿著就被對這薑雲楓遙遙一敬,隨後一飲而盡。

“子孟說笑了,其實百姓們並不愚昧,隻要你對他好,他也會對你言聽計從,將心比心罷了。”

看著杯中發紫的葡萄釀,即便眼下長安並不能說暖和,但這加了冰的葡萄釀和幹喝的確是兩種感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子孟的動作挺快啊,這冰已經存了不少了吧?”

自古以來其實都是清貪不分家的,再清明的官員也不可能獨自站在這朝堂之中,霍光也是一樣。

在薑雲楓剛剛著手研究棉花的時候霍光就差人從西域那邊運回來了不少的棉花,在那邊,這棉花就是地裏的雜草,要多少有多少。

棉花的保暖性能在這個時代盡可能的保存冰塊。

“丞相說笑了,這一切還多虧丞相的恩惠,把這製冰的仙法毫不吝嗇地教授於我。”說到這裏霍光也很高興。

“子孟,你是個心中有數的人,進出宮闈二十餘年未犯一錯,這製冰之法本相之所以交給你而不是其他人你應該明白。”

“子孟知曉,多謝丞相提點。”聽著薑雲楓的話霍光也嚴肅了起來,甚至起身給薑雲楓行了個禮。

一個中年人給一個青年行禮,看上去很違和,但卻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官銜品級以及恩惠都讓薑雲楓接受霍光這一禮而問心無愧。

“眼下長安也已經入春了,匈奴那邊雖然和長安有差,但想來用不了多久也該到了牧草勃發的時候了,屆時戍邊的將士們也將歸來,子孟還是要管束好下麵的人。”

“眼下大漢正是騰飛之初,經不起大的動蕩了。”

古代的戰爭向來都是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要避開春天和夏天。

或許在現代人看來這很難理解,以匈奴為例,草原的冬天要比中原更加寒冷,但大部分的戰爭都發生在這個時間段,明明在很多人看來春夏之際才是最適合出征匈奴。

統治者們也知道,就包括不計後果耗費巨萬攻打匈奴的劉徹也清楚,但之所以把戰爭定在冬春之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百姓們隻有在冬春時節才有空閑。

糧食永遠都是最基礎的東西,沒有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君主敢輕視,而春末、夏以及秋初都是農忙時節,隻有在秋收之後百姓們才“有空”參軍入伍。

匈奴那邊也是一樣,他們一般都是在秋末感覺儲存的口糧不足以讓他們渡過苦寒的冬天時才會南下中原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