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集資購買(1 / 2)

鹽鐵令的廢除本是件好事,對於百姓以及整個西漢的好事,但不管是先一步廢除的鹽策還是拖到半月之後才公布的鐵策,所有人的表現都不同於薑雲楓所想的那樣。

半是歡喜半是憂,這是西漢百姓和商人們的現狀。

之前廢除鹽策時歡喜的是商人,擔憂的是百姓。

鹽策的廢除讓商人們看到了新的且是光明正大的利益來源,而百姓們則是擔憂朝廷在放開鹽之後商人們會囤貨居奇導致鹽價飛速上漲,但後來朝廷的所作所為給商人們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霾,但給百姓們帶來的卻是放心。

而現在不同,鐵策廢除之後最先發愁的是商人,因為他們不確定朝廷這次在背後還有沒有隱藏什麼。

而歡喜的人則是百姓。

西漢算得上是時代的交界點,是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交界點,當然這裏說的石器時代指的是百姓,而不是整個社會。

現如今小麥是西漢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部分糧食,但鐵在這個時代的特殊意義導致了百姓們在收割小麥的時候用的還是石鐮。

鐵策的公布讓百姓們歡喜,因為這對他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他們繼續用石鐮收割莊稼,但朝廷若是成功了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他們以後就有了更多的曲轅犁和耬車,說不定還能用上鐵做的鐮刀。

但是這事兒在商人們看來就不一樣了,薑雲楓在鹽策上給他們來了個回首掏到現在還讓他們心有餘悸,甚至有很多財力不夠雄厚的鹽商就此破產。

不過自古以來商賈就是向著利益而行,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些商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他們對鐵策的施行更加意動了起來。

以往長安官方的鐵匠鋪已經改頭換麵,掛上了霍氏鐵器的牌子,鐵匠鋪內已經羅列起了不少的貨物,曲轅犁、耬車甚至是鐵製鐮刀等農具一應俱全。

但真正讓商賈們動心的還是價格:曲轅犁和耬車價格相仿,一個是一千文一個是一千二百文,鐵製鐮刀則要便宜很多了,百文一個。

這個價格讓很多的商賈看到了金色的光芒,那是錢的光芒。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價格算不上是很高。

以曲轅犁和耬車為例,這兩樣農具的價格很高,超過千錢的價格已經能抵得上二十石糧食了,但要知道這農具都是有成本的。

西漢嚴禁私人砍伐樹木,而這些曲轅犁和耬車的主體都是木製的,僅僅是犁頭用的是鐵,這就大大提高了這些農具的成本。

但這個價格算得上是良心的了,因為對於百姓們來說這個價格算不上是貴。

從表麵上看起來這東西百姓們根本就消費不起,但不論是曲轅犁還是耬車其實都是那種根本沒必要人手一個的。

如果一個村子有百戶人家,那麼曲轅犁和耬車每樣兩架差不多能勉強滿足這個村子的需求,分攤下來一戶人家僅僅隻需要出資四十文錢左右。

一隻雞就三十文錢了,四十文錢的價格算不上是很高。

甚至還可以兩個村子共同出資購買。

要知道,糧食的生長以及收獲時間並不是恒定的,以麥子為例,農村出身的人都知道如果雨水充沛的話麥子往往要晚一些時間才能收獲,所以經常有誰家的麥子徹底黃了但自己家的還很綠的情況。

因為秦嶺的阻隔,春夏之際長安周邊的降雨並不多,所以灌溉就依托於秦嶺所締造的豐富水係,但地勢以及河流分布的原因肯定會導致在灌溉上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