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麼多的熱血沸騰,也不見得有多慷慨激昂,大軍在趙充國和範明友的帶領下各自朝著他們的目的地出發了。
在穿越之前薑雲楓一直覺得戰爭這種事情是殘酷的,但從保家衛國這方麵來說戰爭又是讓人熱血沸騰的,但在切身經曆過後他才之後事實並非如此。
這個時代還沒能完成思想統一,人們對愛國這一理念也很淡泊,他們所效忠的並不是某個國家、某個王朝,甚至連漢人這個民族都不是,他們所效忠並且願意效忠的就隻有能讓他們以及家人吃飽穿暖的王朝。
後世人們舍生忘死也要堅守的信念和情懷在此時的人們眼中絲毫不值得一提,甚至他們的回應也隻是嗤然一笑。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西漢自劉弗陵登基之後的第一戰,上次出征隻是戍防,雖然也有過和匈奴人的小規模衝突,但那不僅上不得台麵甚至都不會得到匈奴的承認。
而現在,西漢真的有不能失敗的理由,若是這次出征失敗了那就代表著劉弗陵這個皇帝的威信在還未建立起來的時候就已經丟失了,而且隨之丟失的還有薑雲楓的威信。
雖然戰敗對薑雲楓的口誅筆伐並不會很多,因為主要還是會針對那些帶兵的將領們,但卻同樣也會有。
因此,西漢,應該說是薑雲楓在這場戰爭中拿出了很多的東西,不僅包括大半個山丹軍馬場的戰馬,就連那些還未完成的馬槊有很多都被倉促趕製而成。
如此一來這批馬槊在質量上肯定是不達標的,但薑雲楓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事到如今,他沒有選擇的餘地。
戰爭是封建時代永恒的旋律,但每次伴隨著戰爭而來的都是百姓們的低迷,因為他們不喜歡戰爭,因為戰爭的主角其實是他們的親屬,也因為隨著戰爭到來的還有很多的事情。
就比如秋收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縱觀封建王朝的曆史,中原和草原之間的戰爭絕大部分都是在冬天進行的,因為統治者們並不是傻子。
草原春夏秋要放牧,而中原春夏秋要耕種,因此戰爭就隻能被壓縮到了冬天進行。
不過今年的西漢還算好,最起碼遠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般捉襟見肘。
人力脫穀機雖然遠沒有到普及的地步,但水車這東西卻在絕大部分有水域的地方都有,這兩樣東西雖然直接作用不同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人力脫穀機能夠極大地縮短大豆和小米收獲之後的工作,而由水車帶動的石舂雖然沒有人力脫穀機效率高,但它勝在能解放勞動力,而且除了這兩樣東西之外還有一樣東西的加入讓秋收更加的快速。
鐵製鐮刀。
與曲轅犁和耬車那高達千文的價格相比,鐮刀百文一把的價格無疑是更加親民一些,甚至有些百姓都不用合資自己咬咬牙就能買一個,而在薑雲楓建議、霍氏帶頭之下,秋收時分鐮刀統一都降價了兩成。
二十文並不多,但對於百姓們來說卻也很是難得了。
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秋收有些不太一樣,因為官府也加入了秋收的行列,這不知道是不是曆史上的首次,但卻絕對是西漢的首次了。
不過這顯然並不受歡迎,但即便是如此百姓們卻不能說什麼,因為這可以說本就是計劃中的一部分。
官府參與的秋收隻針對一種人,那就是今年種植了仙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