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事情每年都要發生的時候人們的思想就會發生改觀。
戰爭這種事情是封建時代的主旋律,縱觀種花家的曆史就沒有哪個朝代會沒有戰爭的。
雖不說每年都有,但卻也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
連續性的戍邊已經讓西漢的百姓們對此是習以為常了,況且這兩年西漢在這方麵做得還算是不錯,雖不複衛青霍去病兩位軍神所在的那個時代的榮光,但最起碼沒有遭受什麼損失。
要說一點兒損失都沒有那是純屬扯淡,畢竟每年秋末冬初的時候都會南下劫掠,而且不僅是有那種官方組織的,也有那種覺得冬天過不下去的牧民。
這種非官方性質的劫掠也不是單獨進行的,那些想要摻和進來的個人往往都會隨著匈奴的部隊行進,而匈奴方麵對這種事向來都不會去管。
這兩年西漢的防衛做的很到位,從劉徹駕崩的那一天開始薑雲楓就知道匈奴很快就不安分了,曆史上烏桓的躁動除了有劉徹駕崩的原因之外匈奴的鼓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這兩年匈奴那些成規模劫掠的部隊沒有什麼收獲,反倒是那些私兵往往能夠穿越漢軍的防線得到點兒什麼。
但畢竟是私兵,沒有製式的武器和盔甲,得到的收獲很少,甚至稍有不慎還要落得個沒命的下場。
既然有了成效,百姓的信心也就自然而然的足了。
本以為今年的募兵工作會有些困難,但令薑雲楓沒料到的是他的擔心並沒有發生,甚至可以說是順利的出奇。
無利不起早,這句話很現實,也很好用。
去年參與了烏桓之戰的將士們並不是白白付出的,他們也帶回來了收獲。
既然是勝仗,那必定會有所繳獲,雖然因為擔憂河套地區的緣故趙充國並沒有追擊的太過深入,但從那些烏桓的士兵身上還是能得到不少東西的。
皮甲、武器和戰馬這些東西都被充公,但薑雲楓也沒有讓朝廷全盤吞下,而是在清點完畢之後按照數量給那些將士們分發了一點糧食。
雖然很少,但聊勝於無。
而且這算是西漢破例了已經,要知道以前在打了勝仗之後雖然不會限製將士們對匈奴的財物和牲畜進行哄搶,但也會放出不少,最起碼會讓每個人都有所斬獲。
但朝廷在戰爭結束之後發糧還尚屬首次。
以前朝廷隻會對傷亡的將士發放撫恤,而那些沒有受傷的將士則並不會得到什麼,畢竟在戰場這種地方能保住命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去年開了先例,今年薑雲楓準備再開一個先例。
兵發前夜。
有宵禁令的西漢本該在夜晚後燈火會寥寥無幾,而丞相府就隻有薑雲楓自己一個主人居住而已,所以平日裏每到夜晚的時候這丞相府就會顯得有些昏暗。
往日裏就隻有書房才會有微弱的燈光,但今天,這丞相府卻一反常態,燈火通明。
前廳一向都是薑雲楓進行丞相府直議的地方,不過和今天不一樣的是平時都在白天,而今天是在晚上。
除了時間不一樣,在場的人也不一樣。
上首的主位上坐著劉弗陵,而下首則是薑雲楓,除了他二人之外還有趙充國、霍光、丙吉、金日磾以及範明友和杜延年。
看了坐在上首的劉弗陵一眼,在得到了點頭的許可之後薑雲楓將目光轉向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