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希望和教育(1 / 2)

曆史上有沒有這次益州叛亂薑雲楓已經記不太清了,如果有的話是誰去平定的他更是記不住了,但無論如何他這次定的是趙卬。

塞外的戰場薑雲楓沒有親自經曆過,但根據趙充國傳回長安的戰報來看他對自己的兒子並沒有任何包庇的意思。

雖然站在相對的立場上薑雲楓覺得趙充國的話還有待確認,但這不妨礙他認為趙卬是個可造之材。

為將者,勇為上。

在薑雲楓看來第一次帶兵的趙卬表現已經算是完美的了,畢竟之前接受的都是理論上的知識,把理論付諸實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帶兵征戰就是這個過程。

自古以來將領的培養從來都沒有說可以在沒有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完成,所以薑雲楓覺得趙卬雖然是貪功冒進,但漢軍的損失並不大,可以原諒。

當然了,像衛霍這兩位神將那種初戰成名並且一路高歌猛進的不在此列,那是屬於老天爺追著喂飯吃。

有點兒類似於後世爺爺奶奶看孫子的那種。

不過說到底,趙充國當初堅決拒絕薑雲楓對自己兒子的封賞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方式,本意是想讓趙卬穩住心態,這種教育方法是沒有錯的,所以薑雲楓也樂見其成。

對他來說這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況且現在西漢的將領本就是青黃不接,雖然不缺,但卻沒有足夠出色的,他自然希望西漢能有更多出色的將領出現。

這次益州叛亂他讓趙卬帶兵也算是一種磨煉,也是一種救贖。

別的不知道,但薑雲楓聽說趙卬在回京之後已經被趙充國訓得抬不起頭了,每每想起那些凍死的將士們時連飯都吃不下,薑雲楓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兒。

好在趙充國沒有拒絕。

在點兵出征的前一天,薑雲楓特地到了太尉府一趟。

說起來很慚愧,自他就任丞相開始到現在趙充國三次帶兵戍邊,解了薑雲楓的燃眉之急,也緩解了西漢武將青黃不接的景況。

但是這太尉府,他薑雲楓是第一次來。

見過了趙充國,也見過了趙充國的發妻和幼子,薑雲楓稍作寒暄之後就提出了今天來的主要目的。

他想和趙卬談談。

趙充國沒有猶豫,立刻就帶著滿目擔憂的發妻和不懂世事的幼子離開了客廳,把空間留給了薑雲楓和趙卬。

“趙校尉,塞外一戰你對本相可有怨懟?”甫一坐下來薑雲楓就直入正題,言語犀利到了讓趙卬呆滯。

是啊,趙卬雖然是貪功冒進,但光是蒲奴水畔的掃蕩戰就剿滅了匈奴部族上百個、斬殺匈奴幾萬人,後續大軍返回時還帶上了他之前特意留著沒殺的牛羊。

雖然有很多牛羊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或逃走或凍死,但這對於朝廷來說卻依然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按理說雖然是貪功冒進了,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可趙卬不僅沒有得到晉升,就連封賞也是象征性的給了一點。

“丞相的決定自有道理,趙卬並無異議,更無怨懟之心。”

回過了神,趙卬躬身拱手,言語平淡。

“其實,本相本欲晉升你為羽林中郎將,但你父親卻找到了本相,請求本相收回對你的封賞。”

薑雲楓不是特意來挑撥趙充國和趙卬的父子關係的,但這話一說出來卻還是有那麼點兒味道,也令趙卬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