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個長安因為薑雲楓的一句話就動了起來,而遠離長安的邊塞居延現在也是一片忙碌。
原因無他,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那批跟著阿都沁夫等十二個戰俘出塞的五百騎兵回來了。
不過出去的時候還是五百騎兵,但回來的時候已經不是了。
十二個戰俘中有四個身死塞外,而五百騎兵也折損了八十多名。
對於折損的士兵趙充國並不在意,或者應該說沒有那麼的在意,因為在他的設想中隻要這些騎兵有超過半數以上能夠活著回來,那麼這次的行動就可以算作是成功的。
當然,前提要在他們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情況下才算。
現在足有四百多騎兵活著回來了,從這個數量上來說這次行動就已經可以說是成功的了,隻不過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帶回來多少戰利品。
想來也是,五百騎兵而已,一個月的時間奔襲了姑且水、匈奴河、安侯河上遊以及郅居水上遊,這個戰果已經是斐然了。
如此長遠距離的奔襲自然不可能負重太多,每個騎兵能攜帶的也就是一定數量的羊皮,除此之外他們也拿不下什麼東西了。
不過雖然沒有戰利品,但是卻有軍功。
在回到居延之後,每個騎兵都把一個袋子交給了趙充國,而這裏麵裝著的就是他們的軍功。
耳朵。
在戰爭頻發的時代,軍功是一種重要的晉升標準,而在幾千年的曆史中有很多記錄軍功的方法。
有用頭顱的,但後來因為有拿女人的頭顱冒充的就改成了喉結,可頭顱的體積太大了,更何況是帶喉結的頭顱,因此後來就改成了用耳朵。
每次出征之前大將都會規定這次記錄軍功是用敵人的左耳還是右耳,雖然很殘忍,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隻不過這樣的記軍功方式也有不足,那就是會有人屠殺百姓甚至是用同袍的耳朵冒領軍功。
隻是這次不同,這五百騎兵出塞的目的就是為了屠殺,為的就是把匈奴內部給攪亂,趙充國根本就不在乎裏麵會不會有婦孺的耳朵。
至於那些沒回來的騎兵的耳朵有沒有被拿來用也很容易確定,沒回來的八十餘人,但回來的有四百多人,即便是左右耳朵都算上也是不夠分的。
隻要挨個的且單獨的詢問總會問出來的。
兩千八百餘隻左耳,這次五百騎兵換回來的戰果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了,若是殺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匈奴士兵的話那就可以說是不世之功了。
要知道當初冠軍侯霍去病的初戰率領了八百騎兵,殺敵數量也不過是兩千兩百餘人,若這些耳朵真的是出自匈奴士兵身上的話,那這功勞就真的是逆天了。
隻可惜不是。
這個戰果出乎趙充國的意料,但是結合起他們的行進距離和路線來說卻讓趙充國不是很滿意。
姑且水、匈奴河兩條河,再加上安侯河的上遊和郅居水的上遊,這個奔襲的路程不算短了,而且這些水域還是匈奴人大量聚集的地方,二千八百餘人的戰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少顯得有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