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設備到了。
整整兩天時間,幾個老外才將機器裝好,調試完畢。
“小軒,這幾十萬了,晚上還是安排兩個人看一下吧,我這心可放不下。”
在得到光機器投入就20多萬時,不僅是慕韶華,就連老吳他們也是齊齊的打了個哆嗦。
他們內心中的想法,這得賣多少瓶罐頭,才能將機器賣出來。
易軒現在的這套機器,算是整個國內個體的獨一份了。
他也有自己的考慮!
一套機器肯定是不夠的,以後還要再添置,
罐頭的生產線大部分與飲料重疊,以後就算不做罐頭了,也可以將設備調整生產飲料。
最終將水根也借了過來,由他跟有富搭個伴,兩人晚上住在裏麵,至於服裝廠,老吳自告奮勇自己挑了起來。
玻璃瓶他早早就訂了,還委托了塑料廠製作了很多那種塑料網格。
至於水果,朱達也聯係的七七八八。
已到9月中,真正的成熟季節,他選擇主打的桃子、梨子、蘋果,基本也在這個季節落果。
人脈有時候就是一環套一環的,易軒沒有穆其中的本事,可以從北美進糖,暫時也不能自己去廣西拉糖,所以隻能跟市糖廠協調。
因為有租倉庫的交道,之後糖廠廠長還找易軒要過培訓班的名額,一來二去他跟糖廠也算是熟悉了。
這次糖廠給力,直接批了他每月50%的計劃外份額。
萬事俱備,9月25日易軒打算啟動機器,正式生產,他其實不想這麼急,但兩個留守的老外等不了,要不是易軒天天忽著他們,兩人早拍屁股了。
一共1200平方,三個隔間。
易軒將第一個隔間做成了原料加工間,第二個隔間做成了殺菌和罐裝間,第三個則是噴碼成品暫存間。
前世的易軒,參觀過浙省的幾個大型做出口的罐頭廠,動輒幾百畝的規模,說實話自己現在的草台班子,還真的有點拿不出手。
易軒本想生產易拉罐罐頭,但實在是沒精力再聯係。
想著下一次去首都,如果有機會,定要去趟天津,國產第一個易拉罐就是誕生在天津,至於進口的,一個2美分,不僅是貴,更重要的易軒沒有外彙。
第一匹就是桃子罐頭,當下生產線時,整個車間都轟動了。
在現今食品流通不暢時,鮮果也隻能在應季的短短時間內,才能在水果店買到,所以罐頭就成了搶手貨。
各個環節雖笨拙,但這是因為操作不熟練的原因,待熟練了速度自然就提了上去。
第二天,易軒將兩個老外送上了火車,回到罐頭廠,也不進去,就站在院門口,破天荒的掏出一根煙點上。
製度的限製,工業的落後,讓他總是束手束腳。
他想到了前世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大染坊》。
其中有一句話,他當時看到很有觸動:
“我要是生在太平盛世,能把大華染廠幹的和整個青島城這麼大,能把飛虎牌賣遍全華夏。”
一句話中,有豪氣,也是壓抑的悲憤。
“我比你幸運,因為我生活在太平盛世裏。”
易軒看著遠處,低聲喃喃。
慕韶華剛好出來看見,看著穿著整齊,卻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易軒,有些詫異。
易軒一直給她的感覺就是沉穩,自信,帶著淡然的笑容,似乎一切都不留於心,就連上次被人舉報,他也是笑著說自己會解決,
現今他坐在那,抽著煙怎麼看怎麼落寞。
“小軒,你沒事吧?”
易軒一怔,待看清是慕韶華時,笑容再次浮現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