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
今天,對易軒來講意義重大,今天或許是他真正向資本邁進的起步。
上午11點一刻,央視一套一段戲曲欄目結束,電視機突然一黑,然後出現了一個廣告。
之前半秒鍾的黑屏是易軒的要求,他要讓正在看電視的人,意識到出現問題,從而在瞬間集中注意力。
廣告很LOW,雖然是易軒親自定的策劃案,但依然逃不了土氣。
前五秒鍾,播放的設備圖片,中間五秒鍾播放的是產品圖片,並且有明顯全國統一零售價,考慮到物流成本,所以零售價定的是2塊5,最後五秒就是播音員連播四遍招商電話。
易軒不要求這個廣告,能將自己產品的逼格提高多少,
做這樣的廣告,他就突出兩點,一是自己的罐頭便宜,隻賣2塊5;
二是佳美罐頭正在麵向全國招商。
15秒廣告結束,接下來是15秒的日化廠廣告。
跟張振吹牛自己的日化廠叫振興日化,但真正起名的時候,肯定不能這麼垃。
愛佳日化。
日化的廣告,當然不能像罐頭那樣,所以易軒還是化了一些心思。
分別從老太太,到家庭婦女,再到上班族的女人,三人出鏡。
老太太拿著一袋洗衣粉:“愛佳洗衣粉,幹淨不傷手。”
婦女拿著一個除皺霜:“愛佳的我,更愛自己。”
上班族拿著一款洗發水:“青春靚麗,從頭開始。”
最後跟罐頭廠一樣,連著三遍的招商電話。
易軒做這兩則廣告的原則,不玩概念,就是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就行。
“小軒,我看到我們產品的廣告了,你做的?”
這是第二天慕韶華見到他問的第一句話。
“是啊小姑,不花錢人家可不給我們播。”
“那這是央視呢,怎麼說不得花個幾萬塊。”
市裏的廣告慕韶華大概知道,做一個月約在3000塊左右,所以她撐著膽子猜了個十倍的價格。
易軒搖頭笑笑也沒說,如果告訴她是百倍還帶拐彎的價格,估計他們會以為自己瘋了。
1979年,改開的第一個年頭,央視才真正製作播放了兩則廣告,
其中之一是社辦企業冀縣暖氣片廠。
時隔7年,國內第一個民營企業的廣告來了,當然看到廣告,知道這是佳美和愛佳是民營企業的並沒有幾個。
現今的產品廣告,其實大多還依托於報紙。
原因無他,因為報紙的覆蓋率在當下,遠遠超過了電視。
遠在首都的老薛,中午剛回家吃飯,他老伴看到他就問道:
“你說你上次帶回的那個罐頭,是你學生自己搗鼓出來的?”
“是啊,咋了?”
老薛在旁邊的臉盆架子上一邊洗臉,一邊隨意的回著。
“你那個學生不簡單啊,一個民企居然在央視打廣告了。”
“民企怎麼了,民企不是國家經濟的組成部分?你說這話我就不愛聽。”
老薛是堅定的改革派。
或許可以說,所有熟知金融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堅定的改革派。
計劃經濟,隻能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但如果想發展,就必須打開思想,拉動內需,讓產品和消費多元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