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仆楊崢帶路,一行五人趁著夜色,先是經過一片草地,接著翻過一座小山,拐到了莊園附近唯一的土路上,茂盛的草叢消失無蹤,一步之隔,他們邁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盡是堅硬的泥土與碎石,小書童茗香畏懼地呻吟了一聲。
顧慎為一直處於半夢半醒之間,黑夜中的行進、姐姐的出嫁、腰上的短劍,一切都顯那麼不真實,直到天邊泛白,他才清醒過來,詫異地發現陽光是從背後射來的。
“咦,咱們是在向西去嗎?”翠蘭的婆家是中原人士,從小定的親事,送親應該一路往東才對。
楊崢含糊地嗯了一聲,好像小少爺的問題不值一答,過了一會才說道:“咱們先去疏勒城,那裏有官兵護送咱們。”
“疏勒城?”顧慎為驚喜地叫道,疏勒國是西域最大的國家,嚴格來說,顧家的莊園就位於該國境內,它的都城占地廣大人口稠密,是西域數一數二的繁華之地,顧慎為早聞其名,遷至此地兩年多,卻一直未曾親眼得見。
顧侖曾經在中原擔任高官,顧慎為一點也不覺得疏勒國派兵護送有什麼奇怪,他隻覺得自家的排場太小了些。
翠蘭小姐一直端坐在馬背上,似乎對這個安排沒有任何異議,顧慎為恢複了活力,與姐姐並駕齊驅,念叨著到了疏勒城能看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又拔出短劍,像模像樣地揮舞著,翠蘭少言寡語,偶爾開口說幾句話,都是勸弟弟小心些。
雖然隻大了三歲,翠蘭對這個淘氣的弟弟卻像母親一樣看護著。
因為有兩名少女,一行人走得很慢,正午陽光熾烈,楊崢也沒有停下休息的意思,翠蘭和丫環已經有點搖晃了,卻都強忍著不說,顧慎為心疼姐姐,自己也有點忍受不住直麵而來的暴曬,大聲嚷嚷著要喝水吃飯。
就在這時,後麵隱隱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楊崢跳下馬仔細聽了一會,從馬身右側解下慣用的長槍,立在土路中間,白發飄飄,威風凜凜。
其他人都自覺地退到路邊,隻有顧慎為眼睛一亮,也跳下馬,拔出短劍,與楊崢並肩站立。
“姐姐,別怕,我來打強盜!”
“別擋著我。”楊崢橫起長槍,用槍杆將小少爺撥到後邊,他在顧家地位很高,除了老爺顧侖,他對誰都不客氣,尤其是顧慎為名義上還是他的徒弟。
顧慎為不滿地晃著短劍,還想為自己爭取殺敵的機會,這時就見遠處揚起一片灰塵,追兵已經到了。
一共三個人,皆著黑衣,離有二十餘步的地方勒住馬匹,一起拔出了腰刀。
“顧家的人要回顧家去。”中間的黑衣人說,聲音冷硬得像是生鏽的鐵塊。
“無名之輩應該滾回老家去。”楊崢挺起了長槍。
顧氏一門講究“刀槍雙絕”,先練刀,再練槍,楊崢尤其精於槍術,雖然以一敵三,卻也絲毫不懼。
左首的黑衣人拍馬揮刀殺來。
楊崢端著長槍,槍尖斜斜指上,兩腿分開,稍稍下蹲,那幅模樣就像是莊稼漢手持鋤鎬,對抗撲來的惡狼。
黑衣人殺到近處,腰刀高高舉在空中,正要狠狠砍下,楊崢手中長槍倏地刺出。
這一刺即簡單又平實,沒有一點花招,也看不出有多大力度,似乎小孩子也能躲得開,黑衣人卻偏偏反應不過來,胸膛中招,連人帶刀一起摔落,連聲啊都沒發出來,跨下的馬繼續跑了一陣才莫名其妙地停下來。
另兩名黑衣人不由自主地催著馬匹後退了兩步。
顧慎為卻興奮地跑前兩步,他一直不覺得師父的武藝有多高強,特別是對自家的槍法頗有微詞,天天戳來戳去,多少年了,楊崢就沒練過別的招式,沒想到,如此簡單的一戳竟有如此威力,小少爺不由得對師父和家傳槍術全都刮目相看。
剩下的兩名黑衣人互相望了一眼,各自舉刀,同時拍馬進攻,一左一右,想要進行夾擊。
顧慎為湊上前,也想檢驗一下自己短劍的威力,其實他從未學過劍術,就心不在焉地練過幾套刀法,對他來說,用劍和用刀沒什麼區別。
楊崢再次用槍杆將小少爺撥到身後,依然是雙腿微彎,長槍衝前,好像他就隻會這麼一招。
有時候一招就足矣,楊崢在顧氏槍術上浸淫數十年,每日最少戳一千次,無論寒暑雨雪,從未間斷,在別人看來這隻是平淡無奇的一戳,在他心中卻是一招化萬招,一招抵萬招,越練越是奇妙無窮,其中蘊味難以言說。
隻有老爺顧侖能理解他的心思,畢竟這套槍術就是顧侖傳授給楊崢的,顧侖常常歎息說,顧氏“雙絕”中的長槍之術隻能由外姓繼承了。
因為這個原因,楊崢對顧家忠心耿耿,隻有要他在,就絕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少爺與小姐。
兩名黑衣人殺到。
楊崢連刺兩槍,速度快得好像是同時刺中了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