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忠萍交談後,許總陷入了沉思:永恒集團是自己白手起家建立的,一開始從事零售業,後來慢慢發展到地產、餐飲、保險等行業,通過自己努力,也成為了粵省的龍頭企業,可是許總不滿足!他想讓永恒集團成為華夏的龍頭,甚至走向世界。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就不僅僅要在產品質量上做文章了,而要打出自己的知名度。酷愛運動的許總想到組建一支球隊來提高企業名氣。
足球首先被他排除了,華夏足球,尤其是男足的水平實在是一言難盡。。國家每年投入上千萬扶持男足,可是不要說走向世界了,連走出亞洲都做不到。那些拿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高薪的男足運動員整天不是炫富紋身,就是喝酒泡妞,民眾對此意見很大,投資球隊是為了擴大企業影響力,而不是為他們收拾爛屁股。其次就是籃球,鑒於粵省已經有了一支全職業化的籃球隊,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籃球隊也不在他的考慮中。最後就輪到排球了,作為三大球中取得最好成績的華夏女排就這樣進入了許總的視野。說實話,和其他國民一樣,許總也有女情節。女排取得“三連冠”時,正好是改革開放的時候,那時許印還是廠裏的技術員,正是受到女排輝煌的成績的鼓舞,那年他下海了,經過不斷奮鬥,他取得了成功。
因此從感情的角度來說,許總傾向於組建排球俱樂部;另外,許印也是一名商人。在商言商,首先投資排球隊的前期投入並沒有那麼多,其次如果投入得當,球隊取得好成績後,可以很快打響名氣。鑒於現在女排成績一般,許總也不知道這次投資會不會成功,但他認為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排球的事他不懂,需要找一個懂行的,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來幫他管理隊伍。
他第一個就考慮功勳教練李柯,可惜人家的心思都在國青隊上,而且今年65歲的李柯年紀也大了,對於想長久發展俱樂部的許印來說,持續性不夠。接著他就瞄上了李柯的高足,三大賽MVP,名帥陳忠萍。
一開始對於陳忠萍的回歸,許總是不抱希望的,因為他知道1994年陳忠萍的回歸完全是因為恩師李柯和女排低穀的原因,就他一個商人很難拿的出打動她的東西。不過天生倔強的許總拿出了當年下海拚搏的勁,仔細研究了陳忠萍的情況,發現了以下幾點:第一,陳忠萍常年在國外執教,對於在京城的父母是有愧疚的,她一直希望親自能照顧父母,至少能經常去看看他們。第二,她一個單身母親獨自在異鄉拉扯女兒長大很不容易。因為離婚的原因,她對女兒感情很深,但奈何實在太忙,沒有時間陪女兒,而15歲的女兒已經進入青春期,這是成長中很關鍵的一點。第三,那就是球隊管理問題。許總能取得不菲的成績,和他敏銳的觀察力有很大的關係。當95,96年陳忠萍將困境中的女排帶到世界前列時,全國人民都認為隻要在她的帶領下,女排能重現輝煌的時候,許總就認為這很難實現,因為當時球隊的管理並不是陳忠萍一個人說的算的!排協領導、排管中心領導在用隊員、選隊員上都幹涉過陳忠萍的決策,這也成為了“鐵榔頭”被後來的一任主教練取代的原因。
因此,許總和陳忠萍的通話中,本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之以難”的原則,向她承諾:每周給她兩天假期去京城看父母,必要時可以安排父母來粵省住。同時安排一棟大別墅給陳忠萍母女住,以便她在工作之餘能更好照顧女兒。讓她的女兒白莉莉入學當地的重點高中。最重要的是,他保證球隊的建隊思路、引援(包括外援和內援、甚至助理教練和隊醫的引進)都由陳忠萍全權負責,他絕不幹涉!終於,“鐵榔頭”被他的誠意感動,願意組建永恒女排。
和陳忠萍的第一次見麵,許總就被眼前的中年女性折服:幽默風趣、細致外向是許總對她的第一印象,等她拿出一份詳盡的組隊計劃後,許總對陳忠萍教練隻有滿滿的信服了。
這份建隊計劃詳細地歸納了今後五年的俱樂部從組建思路、引援要點,到本地青少年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培養,以及俱樂部近期和中遠期的計劃都一一羅列在冊。許總想到的和沒有想到的,都被寫在計劃裏。最後,聽完鐵榔頭的講述,看著一臉認真嚴肅的陳忠萍,許總的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都交給您了,請放手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