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訓練結束後,隊員們都紛紛跑到食堂吃飯。已經是下午一點了,食堂的阿姨們都等在那裏,看著狼吞虎咽的女排隊員們,阿姨們很是感慨。
“慢點吃慢點吃,還有很多呢!”一個阿姨說道。
“你們真是辛苦,每次都是最後來吃飯的,話說陳指導最辛苦了,您多吃點。”另一個阿姨將飯盛給陳忠萍。
陳忠萍笑笑,“沒事,我習慣了。”
“您要多保重身體。隻要您在,女排就有希望,我相信您。”
陳忠萍聽了阿姨的話,看著她們真誠的笑容,心裏湧動著一陣暖流。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我們華夏女排一定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您們的期待!”
就這樣,緊張而又激烈的訓練開始了:華夏女排的日常訓練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想必歲數大的人都知道,自李柯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開始,中國女排的訓練,一直以來,都是嚴厲、嚴厲、再嚴厲著稱。嚴厲到什麼程度,比如,一個球沒接好,那麼就再接100次、200次,直到接好為止。
當然,這是李柯那時的訓練方法,而現在到了陳忠萍的訓練時代,陳忠萍會不會把恩師袁偉民那套搬來用呢?雖然陳忠萍有過歐羅巴聯賽主教練的經曆,對現代訓練方法運用更為嫻熟,但李柯的那套訓練中的精髓,陳忠萍指導還是要用的,那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以苦為樂。
女排姑娘的訓練是枯燥而艱苦的,先是半小時的熱身訓練和拉伸活動,然後繞場跑步十幾圈,之後要麼體能訓練,體能訓練持續三四小時,要麼技戰術訓練或者單項訓練,對於要接一傳的邊攻手和自由人來說,華夏女排特地安排了身強力壯的男性助教來進行扣球,勢大力沉的扣球和發球往往打得隊員們手上、身上、腿上青一片紫一片的。等隊醫給她們上藥按摩後,她們還要繼續接球。
除了邊攻手外,自由人更是辛苦,,其他攻手練完一傳防守就可以練習進攻技術甚至打對抗,而自由人年複一年保持著彎腰姿勢,練習各種一傳防守姿勢。在國家隊的這段時間裏單娜、王茜、李菲都在練單兵防守。單兵防守這是一種對隊員精神和體力極限進行挑戰的訓練項目,隊員完成後常常連站都站不起來,要由隊友扶著出場地。見識過白銀一代的女排隊員王子淩單兵防守的訓練視頻的球迷都說,練一次單兵防守就像過了一次鬼門關。2018年華夏隊購入了發球機,助教的訓練輕鬆了,可苦了姑娘們了:每一天就要接幾百個發球機裏出來的速度力量位置各異的發球,有一次單娜被發球機發出的球直接打在臉上,頓時滿臉是淚。每個自由人都有被打的經曆。
除此之外,這次陳指導明顯加大了訓練的力度,尤其對發球更是如此。發球的質量和速度決定了發球的攻擊性,現代排球發球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發球就是第一波進攻,更國都異常重視發球。陳指導規定每天每名隊員都要發出一定數量高質量的發球,而且還將場地分成好幾個區域比如前區、後區、左半區、右半區等,這些發球都要發在規定的區域裏。沒有達標就要重新來一次,如果誰最後一個還沒完成指標,其他隊員都要圍成一圈“圍觀”她!想想看這是多大的壓力呀!
進攻同樣如此,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戰術球,如邊攻手的加塞、交叉、雙背飛等,副攻的平拉開、背飛、時間差、背錯等,這不僅僅對於攻手有很大的要求,(因為很多邊攻手不擅長戰術球,比如戚梅等,因此她總是最後一個完成任務)而且對二傳也是很大的要求。(二傳要試著和不同攻手搭配,要適應她們的不同的扣球時速、節奏、高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