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潺一撩袍,坐下,笑道:“我可不是故意的,我是來給郡主送賀禮的。”
“仇將軍剛走,王爺就來了,王爺這耳報神倒是快。”楊婉清邊說,邊掩麵笑著看李潺,“我看王爺除了道喜,還有別的想法吧。”
楊婉清嘴上笑話穎王,手中卻另外取了一塊陽羨茶茶餅,陽羨茶產於常州,也是紫筍的一種,跟顧渚紫筍比起來,陽羨茶口感更綿柔,有茅香藏在其中,更有空蒙質感。陽羨茶是李潺最喜歡的茶。
楊婉清將茶餅放在火上微翻烤,然後碾壓成茶末。另取了一個紫金銅吉相紋鍑,文笙用秘色瓷執壺盛了一壺水,置於鍑中,雀鳥玄鐵風爐上的交床之上。
李潺笑而不答,拿出一個盒子,對裴樂嫣說:“我聽文笙說,你最近睡的不好,我這裏有些安南國進貢的安息香,每天睡前,讓文笙燃上一點,能保你一夜安眠。”
文笙不等裴樂嫣說話,高興地接了過來,說:“多謝王爺。”
在裴樂嫣生病的這段日子,李潺差不多是每日都回來問問,孫靈樞跟他也算是熟悉了,孫靈樞還在好奇仇士良的事兒,便去催李潺,“王爺,你的故事還沒說完呢。”
李潺道:“長慶四年,先敬宗皇帝繼位,遊幸東都時,微服出行,在北市為了一個畫杖與人起了衝突,因為帶的人少,要不是仇士良出手,隻怕就要吃大虧了。”
長慶四年,寒食節。本應是皇帝率眾臣祭祖之日。偏敬宗皇帝又出新妖蛾子,非鬧著要去洛陽祭祖。
敬宗皇帝之母寶曆太後做妃子時,因身份卑微,又不受寵,受盡委屈,如今,兒子登基為帝,一朝翻身,自然是對他百依百順。太皇太後出身郭氏,祖父是名將郭子儀,父親是郭曖,母親是升平公主。她自然是看不慣這個孫子的肆意妄為,荒唐風流。她也曾試圖約束敬宗皇帝,沒想到敬宗皇帝為了躲太皇太後的叨念,幹脆連安都不請了。
等太皇太後得到消息,宦官王守澄和宰臣李逢吉已經陪著敬宗皇帝在去洛陽的路上了。王守澄和李逢吉為了把持朝政,是巴不得敬宗皇帝沉迷於狩獵和美色,不管國事。越是荒唐的事兒,他倆越是支持,這次敬宗皇帝說要去洛陽祭祖,他倆第一個就讚同。
敬宗皇帝到了洛陽第一件事兒,就是喬裝去洛水河畔踏青。
那一日,風有些大,可愛美的姑娘們,頂著風,已然穿上了輕薄的絲綢衣衫出來踏青。敬宗皇帝到洛水畔時,洛水河畔已經聚了很多人,到處都是帷帳。那些風景好的地方用錦幕圍著,這是皇室豪門的帷帳,裏麵是歌舞絲竹之聲。風景略差的地方用素帛圍著,這是官宦和文人雅客的帷帳,裏麵也偶有琵琶聲、歌聲傳出。那些勉強夠得上風景的地方用青氈帷幕圍著,這是平民的帷帳,裏麵隻有歌聲。
敬宗皇帝在洛水上的一座雕梁畫棟的雙層畫舫上,看了一陣子,見沒什麼像樣的美人,也就沒了踏青的興致。他讓屬下將畫舫靠岸,他就帶了他最信任的內監劉克明和兩個侍衛去逛北市。
高宗和武後更喜歡住在洛陽,那時的洛陽北市,是能夠與長安的東市、西市一爭高下的。而安史之亂之後,洛陽就成了老臣們頤養天年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再也沒辦法跟東西兩市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