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誠於己心,明悟自性(1 / 2)

要說柳青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卻是近代第一聖人-王陽明。

既不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開國領袖,也不是一代聖皇唐太宗,更不是化緣和尚朱元璋。

柳青這一世雖出身王脈,卻沒有一顆帝王之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個小城主算什麼王室!(這尼瑪是嫌棄人家產業太小了)

前世王陽明在廬陵做過地方知縣,正好是柳青的故鄉。當地各個風景區都打著心學的標語,想不了解王陽明都不大可能!

也正是因此,柳青從小便對知行合一的學說很是認同,大多數人不了解心學的還以為知行合一是知道與做到合為一體。把這個知解釋為知識。柳青每次聽到這種見解,都是笑笑不說話。

陽明先生的知是指良知。知善去惡是謂知行合一!

柳青當然想成為這樣的聖人,但自認這個目標有點太高,至少比掙一個億難太多!

更做不到為生民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像寫這詩的本人也沒有做得多好一樣。

柳青隻是一個平凡的穿越客,能不隨心所欲,燒殺**便已經是為自己立下了為人的基本準則。

至於是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柳青不由想起了前世一個拒絕過他的女孩子對他說的一段話:

“柳青,你其實是很好的,不用擔心找不到對象。你現在就像是廚房裏的燈泡,讓油煙蒙蔽了自身的光輝。當你擦亮自身時,到時候散發的光芒自然會吸引好的女孩子來到你的身邊…”看這話說得多好,拒絕的多委婉,四年的努力換來的一句評語。人又有幾個四年可以用來等待一個人的回應!柳青一直都忘不了的人中就有她一個,都是深深傷過他的人。(哥們兒,你前世一定是備胎界的大佬。難怪你會中意南風不競,你們是戰友啊…)

後來的幾年柳青不僅沒有把自己擦亮,反而光芒越來越暗。最後成了穿越前的廢宅形象!

往事不可追,時光不複返。錯過了終究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是遺憾!

這一世其實從新生以來,柳青都在潛意識中做著這樣的努力,要做一個散發光芒的人,做一個帶給周邊的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人。

從與人相處,與自己的二個姐姐,和二個小跟班的相處。以及為殺戮碎島做出的一些改變。無不是自己潛意識希望著自己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他始終都在努力著,給大家帶來正能量。

“大賢大聖吾或許是做不到,但這個目標真真不算高。也算是圓滿前世的失敗吧!”

“我其實早已經在努力了,隻是還不夠明確,還不夠至誠。”

“至誠?”

“是的就是至誠。”

想到這個詞。柳青馬上聯想到決戰紫禁城之巔中,西門吹雪與葉孤城裝逼時的一段對話!

雖然是出自書中的角色,但卻也是有一翻道理的。

一者誠於劍,一者誠於人。都達到人間的極致。

可最終葉孤城起了妄心,生了貪求,心不再至誠。雖然妄心也是發乎於情,但與他淺意識中的良知是相背離的。所以葉孤城敗給了誠於劍的西門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