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冷禪見神秘來客的劍法變化繁複,長劍東刺西削,使人眼花繚亂,不知哪一招實,哪一招虛,麵露苦笑後,隨即咬牙切齒,神色猙獰可怖,手中長劍急舞,劍上的絕招妙著層出不窮。
他知衡山五大神劍之中,除了“泉鳴芙蓉”、“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之外,最厲害的一招叫做“雁回祝融”。
衡山五高峰中,以祝融峰最高,這招“雁回祝融”,在衡山五神劍中也最為精深。
如果黑衣人再使出這一招來,自己縱不喪命當場,那也非重傷不可。
所以他腳下一踏著實地,便邁步急閃,闊劍急揮,心念急轉:“此人劍法太精,說不得,隻好全力施為,冒險跟他拚上一拚,否則我左冷禪今後也不用再在江湖上混了。”
左冷禪看到那人也輕輕落地,突然間劍光一吐,長劍化作一道白虹,向自己眉心直刺過來。
不速之客這一劍刺到他麵門尚有尺許,便已縮轉,一斜身,長劍圈轉,向他左肩削落,用的卻不是那“雁回祝融”。
細看之下,這一劍似是嵩山劍法中的“千古人龍”,但“千古人龍”清雋過之,無其古樸;又似是“疊翠浮青”,但較之“疊翠浮青”,卻勝其輕靈而輸其雄傑;也有些像是“玉井天池”,可是“玉井天池”威儀整肅,這一招在黑衣客的劍下使將出來,另具一股端麗飄逸之態。
左冷禪他心頭一震:“這一招是什麼招數?像是嵩山劍法,但我嵩山派一十七路劍法之中,似乎沒一招比得上,這可奇了。”
饒是他於嵩山派劍法“內八路、外九路”,一十七路長短、快慢各路劍法盡皆通曉,卻也從來沒見過。
他不但是嵩山派的宗師,亦是當代武學大家,一見到本派這一招雄奇精奧的劍招,自要看個明白,手中舞著的大劍也不自覺地緩了下來。
可惜黑衣客就是不給他看明白的機會!
來人趁他舞劍放緩,左手劍訣斜引,細劍橫過左冷禪下巴後,畫個半圓,平搭上他手裏闊劍的劍脊,勁力傳出,那劍登時一沉。
左冷禪心中一凜,失聲叫道:“太極劍法!”同時抖腕翻劍,劍尖向黑衣人左臂刺到。
來人向後不緊不慢地退去,手裏的一柄細劍繞著左冷禪的闊劍畫著一個個圓圈,每一招均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
黑衣客以意運劍,細劍每發一招,便似放出一條細絲,去纏在左冷禪的寶劍之上,細絲越積越多,似乎積成了一團團絲棉,將大劍裹了起來。
左冷禪的劍招漸見澀滯,手中大劍便似不斷地增加重量,五斤、六斤……十斤、二十斤……偶爾真力不足,便讓細劍帶著轉了幾個圈子。
左冷禪越鬥越怕,感到對方便如撒出了一張大網,逐步向中央收緊,自己連換六七式劍法,縱橫變化,奇幻無方,來客卻始終持劍畫圓,劍身絕不離開自己手中寶劍的劍脊半寸,也瞧不出每一招到底是攻是守。
這路太極劍法隻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種各樣的圓圈,要說招數,可說便隻一招,然而這一招卻永遠出沒無窮。
猛聽得左冷禪朗聲長嘯,須眉皆豎,闊劍中宮疾進,那是竭盡全身之力的孤注一擲,乾坤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