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大興皇城一切都恢複了次序,各個府衙都正常的辦公,外麵的集市也恢複了繁華熱鬧,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
古人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這兩次的戰鬥不管是戰場還是人員雖然波及得都不廣,但好歹也死了那麼多人,可是戰事一過,楊昭布告一出,該幹嘛還就幹嘛了!
有家人去世的有錢的就大辦法事,沒錢的就草草了事,整個大興並沒有多少悲傷的氣息。
這可能就是習以為常吧!
不管那個朝代都會有戰亂,隻不過盛世少一點亂世就戰不停而已,老百姓還得生活那就得把自己手裏營生做著走,所以說古時的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
隻有還有一口吃的,還有一件穿的他們就會積極努力地活著不會去想著反抗,當然這裏真的隻是指真正的百姓,那些手裏有權有錢的隻會在這個基礎上要得更多。
古往今來都一樣!
在這戰後還有一點餘勁時,大興城迎來了一匹快馬,馬上是一個襆頭袍衫太監打扮的人。
“聖旨到...”
“聖旨到...”
“......”
一層層的宮門往裏麵遞著話,楊昭聽到時很平靜地整理了一下朝服後跟自己東宮朝堂的大臣們一起出去接旨。
大家麵色各異,不過都沒有過多的擔心,畢竟能這樣來傳旨的肯定不是降罪,大致的內容應該也都猜得到。
“朕聞吾兒與許國公略有衝突,國公年事已高做事糊塗,朕已罰其在家靜思三月。太子仁愛不與臣子計較乃是天下之大幸,朕心寬慰,即日起大興宮內一切事務都由其定奪,望太子不忘使命,造福百姓,勵精圖治。”
那太監一口氣就念完了這個簡短的聖旨,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什麼的,也沒有後麵那句長長的清旨,這說是聖旨還不如說是一信家書,連平時用的門下都沒有,因為這就是皇帝親自提筆的東西。
大概意思就是說你是太子以仁愛為名,你跟宇文述那點事就是一點小摩擦,我已替你教訓了,此事就此揭過,這大興那現在就由你說了算,好好管著,不要東想西想的。
楊昭雙手接過聖旨後,又定定地看著那個傳旨公公,這能說的都寫在聖旨上了,不能說的呢!
“公公你是否還有什麼話忘了轉達?”
那公公給楊昭看得心裏發毛,他就說這麼好的事怎麼就輪到自己這個外事公公了呢!
原來那些大公公些都知道其中的風險,所以他們自己不來,連自己的愛徒也舍不得拿來受苦。
王公公這不是害我嗎?
“陛下說憐太子殿下大病初愈,他又甚是想念世子們故特意接過去近身照顧,讓太子放心打理這裏,陛下會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跟皇子們一起進學。”
隻不過楊倓的死是隻字未提,當然這不是他本人不想說,而是口諭裏根本就沒有,他也不知道這個事,就算知道也不一定會說。
“好,本宮明白了,公公可以回去回話了,隻要我妻兒安然,這大興也會安然的,父皇的天下也會安然的。”
楊昭的這話就看怎麼聽了,這可以當他是在表忠心,也可當他是在威脅,反過來就是如果他的妻兒不好了,他這大興也不會好,這天下也不會好。
傳旨公公聽到楊昭讓他走時,他恨不得長出四條腿來,整個人就飛奔而去,就怕慢了會給永遠留在這裏,至於太子後麵說的啥已經不重要了。
楊昭看著那疾奔而去的人,父皇你這是明白地告訴兒臣這一切的事就是你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