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秦叔寶(2 / 2)

毫無疑問邴元真是這次糧食交換的受益者,但最大的受益者卻是王世充,在解決了糧食問題後,接下來該對付李密了,在這之前,他還要解決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怎麼讓手下這群士兵為他賣命,因為眼前這些人有將近八分之七不是他的嫡係,他接收這些人才不滿三個月,而且他在跟李密的戰鬥中幾乎沒有成功過,士氣也很低落。

不動員起這些人,打敗李密就無從談起,該用什麼辦法激起他們的戰鬥意誌,統一他們的戰鬥決心呢?

《論語》裏麵有這樣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在後世引起了很多爭論,我們暫且不提,我今天也不講讓人頭痛的文言文翻譯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隻將兩個比較通俗易懂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地點在遙遠的古代,那裏的部落民智未開,零零散散幾家幾戶的生活在河邊。

古代社會嘛,又沒有鋼筋混凝土來造房子,隻好去砍伐樹木開蓋房子,誰不想自己家的房子又大又多又好呢?而造房子的原材料又是樹林裏可見的木頭,是大家都去砍伐樹木來給自己家造房子。

部落裏麵的老人活的時間長,經曆的事情多,知道無節製的砍伐樹木是不對的,一旦土地沒有了樹木保護造成水土流失,這個地方就住不下去了。

但是如果你給那些年輕人講不要過多的砍伐樹木啊,那樣會水土流失的,年輕人會怎麼想?你這個老不死的,看見我們家的房子又高又大,羨慕嫉妒了吧,什麼水土流失不流失。剛才也說了,明智未開嘛,他們是不會信這些的。

假如我們換一種說法呢?大家千萬不要過多的砍伐樹木啊!不然會得罪樹神的。樹神一不高興,就會給我們降下災難的。這下好了,年輕人也老實了,誰去不會去胡亂的砍伐樹木了,問題完美解決。

然後是第二個故事,這個故事也發生在遙遠的古代。故事的主角也是活的夠長,見識和經曆也足夠豐富的老人。

老人在臨死之前對兒子說,我死了之後把我埋進土裏吧,不然我的屍體腐爛會產生瘟疫,大多數兒子肯定老大不樂意。每天田裏的勞作已經夠累的了,還要我挖坑埋你,做夢去吧你。

但是換一種說法呢,老人對兒子說,我死了之後把我埋了吧,這樣我能在另一個世界保佑你們,讓我的子孫都各個享受榮華富貴。這時候兒子們就很樂意了,不僅親自挖個坑,還要用木頭做個棺材,加大這種期望,於是,事情完美解決。

如果您覺得《唐朝的那些事兒》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9/59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