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齊心協力(1 / 2)

穆文傑作為一個獨立的音樂製作人,歌曲的詞曲和編配還有錄音混音,都可以一手包攬,專業上的能力也根本不需要懷疑,加上其他四人,都有不俗的音樂才華,所以音樂製作方麵,不需要公司其他人插手。

編曲方麵,穆文傑隻是簡單做了一個配器架構,編寫交給楊樂呆和童彤兩人,童彤負責和聲與弦樂編寫,她獨特的和聲天賦讓這首歌的層次感陡然增強不少。

穆文傑腦海中的這首歌,編曲有著很強的年代感,與這個時代的主流音樂並不融洽,又有著先入為主的觀念,改編總有個參考在腦海裏,所以幹脆全權交給楊樂呆來負責,他就隻負責來挑毛病好了。

《明天這首歌》之所以能夠傳世,作曲觀念清楚,旋律流暢,易於傳唱,是首要條件,歌詞采集集體創作也是這首歌成為經典的原因,他們的文化水平充份反映在這首歌曲上。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整首歌從每個人【睜開眼睛】開始鋪陳,不疾不徐,貫穿著大自然、戰火、童年、生命的樂章。

穆文傑發現,原來不止自己喜歡在音樂上炫技,楊樂呆和童彤,甚至項月兒的和弦編寫,都喜歡不走尋常路。

在不影響整首歌的意境前提下,童彤編寫4重弦樂以及和聲副旋律,讓這首歌的層次感既飽滿又不失大氣和韻味,項月兒編寫的和弦分解雖然走在固定的和弦框架裏,卻總能聽到豐富的和弦色彩,也有靈感噴發的小驚喜。

楊樂呆和華佳佳負責的低音聲部,打擊樂和貝斯也是極為豐富,節奏型不複雜,卻推動了整首歌的情緒遞進。

花了3天時間,這首歌的編配在五人齊心協力的才華碰撞下,終於讓穆文傑無可挑剔了。

3天時間,五人做出了不知道多少個版本,每個人都不時能迸發出新的靈感,但是想要每個聲部之間完美的和諧,又要不丟失每個人的一些音樂性,穆文傑作為監製,他靈敏的耳朵和音樂審美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每個人在各自聲部中的工作完成的都是非常完美,但是一首音樂作品是需要每個聲部之間都能夠相互交融的,否則各聲部之間打架一樣就搞笑了。

而且,編曲終歸還是為了主旋律,也就是演唱者服務,要為了整首歌的情緒和意境著想,不能隻顧著:誒,你看……我的音樂編的多厲害!

楊樂呆他們幹勁十足,編的熱火朝天,可苦了穆文傑的整體把控。

不斷的精益求精,不停的靈感對撞,不停的新靈感,最終,這首全新的編曲在穆文傑的點頭下,五人露出了笑臉。

音樂作品的完成本來就是不斷的嚐試,因為裏麵有著無限的可能,音樂素材無數種,如何搭配才能最完美,這個問題本來就是沒有答案的。

即便是一首《兩隻腦斧》,通過歌詞改編,配器改編,唱腔改編、調式改編,即使還是這個旋律,卻完全可以變成悲傷、歡樂、安靜等等幾百上千種樣的風格。

編曲完成之後,就是分配演唱了。

五人的音色還是很鮮明的,穆文傑和童彤不用說,在市場上,已經有很高的音色辨識度了。

華佳佳偏中性的女聲,也足夠鮮明。

項月兒和楊樂呆的音色辨識度一般,但是音色辨識度這個東西,是靠音樂作品來發揮的,觀眾聽的多了,也就能夠瞬間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