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英才榜(1 / 2)

殊不知隻惹來自家二弟一記精準的白眼,什麼意思嘛,還韓江雪,那不就都不姓江了嘛。

一記白眼過後,蘇慕雪不想再理會楚嘯,而是滿懷期望地看著江清生。

不知為何,在江清生的感知中,蘇慕雪分明沒有爆發出一絲一毫的冰心劍意,但是他卻莫名感覺到一股子寒意。

Emmmmm,這話兒要是回答不好,估計要糟!

江清生頗有些猶猶豫豫地說道:“我覺得,蠻...蠻好聽的。”

霎時間,蘇慕雪一雙仿佛蘊著漣漪秋水的好看眸子笑彎成了月牙形。

江清生心中也是暗暗鬆了一口氣,因為方才那股子莫名的寒意終於是消散了。

隻餘下楚嘯,頗有些迷惑。

韓江雪這名字沒有江雪好聽嗎?不應該啊,為什麼二弟要對著我翻白眼?

楚大俠很疑惑,但沒人能解答他的疑惑。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燕,西門夜雨,徐岩等人一一出現。眾人如同事先商量好了一般,成群結隊地向著上課地點走去。

來之前,江清生略微打聽到,這學宮之中的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學四書五經、儒門經典。二是學刀槍劍戟、沙場征伐。

大概率是上午讀書,明誌修心,下午修習刀劍等技藝,強身健體。

教導讀書的老師一共三位,一位正是之前招生時候見過的鄭廉和,其餘兩位,一位是一年近花甲的老儒生,喚作杜明朗。另一位卻是一女儒生,喚作水清楊。

其中鄭廉和的教導最過嚴苛,眼睛裏揉不得一粒沙子。杜明朗更多的心思都在解讀儒門經典上,對於學子們倒是沒有過分苛責,但也未曾有多麼上心。

唯獨這水清楊,性子最為柔和,在學子們身上花的心思也多。

一眾學子行到一處空曠之所,高台之上,三位儒生已然在等候。

約莫眾人都已到齊後,鄭廉和上前出聲,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爾等都是我稷下學宮今年的新學子,既然入了我學宮,便是我儒門中人。”

“學宮會負責把你們打造成才,無論是學識淵博,通曉治國之術的當朝宰輔。還是修為卓絕,征戰一方的沙場大將。都不是問題,學宮是當今中原第一學府,自然是有這個底蘊,有這個能耐,無需懷疑。”

“這是學宮該做的,而你們該做的,便是竭盡所能,去看,去聽,去學。儒門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學宮之訓,當今天下,北燕狼子野心,犯我大周之心不死。司徒源拓於雁門邊境虎視眈眈,正是爾等為國效力,以身作則闡述學宮之訓的上好時機。”

“學宮會竭盡所能地去培養你們,這是學宮的誠意,對這家,對這國,對你們的誠意。與此同時,我也希望你們能拿出對家,對過,對學宮的誠意。去肆意生長,去成為家國所需的棟梁之才。前線雁門需要你們,我泱泱大周需要你們,萬千的黎民百姓同樣也需要你們。”

“萬望諸君,切不可有一日之懈怠,當不畏艱難,砥礪前行。方為我家國社稷之福,為我大周之福。”

在這一連串的慷慨陳詞過後,一眾學子紛紛回應道:“謹記先生教誨!”

聽聞此整齊劃一而又大氣磅礴的回答聲,鄭廉和很滿意,近幾年來這學子們的素質倒是越來越高了,隻是能稱為翰林備選人的苗子卻不多,前些年的學子加起來,也不過區區三人。

思慮間,腦海中浮現出江清生闖通天路的場景,暗道今年隻怕是要再多出一個了。

“很好,看見你們如此的朝氣蓬勃,我很欣慰。假以時日,凡是我學宮中走出去的士子,必然個個激揚文字,鱗爪飛揚。”

“不過,雖說我等誌向遠大,但是這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現如今你們進入學宮以來的第一步,便是一月之後的小英才榜之爭。”

“小英才榜?大哥、二哥,你們可知這是何物?”

楚嘯很想說話,以再次彰顯一番自己的見識,進而扭轉早晨時分在兩位弟弟心中留下的不堪印象。

然而,支支吾吾半天,終究是一句話沒說出來。

因為,他是真的不知道啊。

楚大俠覺得很委屈,很想哭。難不成我老楚家天生就是跟人拚刀子的莽夫命?就不能出個會讀書的狀元種嗎?狀元種不行,文武雙全也行啊。

爹啊,我是不是辜負了你的期望?

“大哥,小離子,你們不知道英才榜,可這才子冊應該略有耳聞吧。”

江清生點頭,確實,才子冊和誅文筆乃是儒門兩大聖器,是曆代大儒所傳承下來的心血所在。聲名赫赫之下,又有何人不知何人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