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借機推廣Roguelike的概念(1 / 2)

蘇文長微博的標題是:《以撒的結合》背後的故事。

開篇第一段則是:“我是《以撒的結合》的製作人,swing。鑒於今天看到@秦守一秦老師對我的遊戲做出了一番點評,受寵若驚之下,不得不回應一番。畢竟秦老師文章中有一些揣測與事實不符,本著還原真相的態度,我才冒昧寫了這篇微博,如有不對之處,請秦老師和大家指正。”

蘇文姿態放得極低,他可以選擇與秦守一互噴,可那不是明智的選擇。

低姿態有助於讓讀者重新審視觀點,起碼不會令大家對自己的好感度進一步降低。既然事件已然鬧得這麼大了,蘇文的想法是,何不借此機會,讓以撒的名字在更廣泛的群體內流行呢?

當然踩秦守一是要踩一腳的,不過利用的好了,就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

“秦老師文章裏有一句說,‘以撒是個純粹追求感官刺激,毫無內涵的遊戲’,這點本人實在不能苟同,因為以撒講述的是我一個朋友的故事。可能有部分人知道遊戲名字的典故,它取自聖經,父親受到上帝命令準備弑子,遊戲中則是媽媽要殺掉以撒。”

“玩過遊戲的人可能會注意到,每一層地牢之間,都會有以撒側躺著,抱著膝蓋流淚的動畫,腦海中閃過或是被同學欺辱,或是被媽媽虐待。以撒就是我的朋友,而那些畫麵,都是在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事。”

這裏蘇文編了個謊話,虛構了一位莫須有的“朋友”。不過不能完全算謊言,因為前世中,以撒的製作者Edmund McMillen,人稱E胖,曾說過以撒改編自他童年經曆。

“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之驕子,幸運的擁有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他/她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家暴,遇到學校霸淩,最終隻能跟以撒一樣,逃進無盡的迷宮裏。我之所以會製作這樣一款遊戲,就是想呼籲大家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重視無處不在的家暴現象,以及學校霸淩現象。”

“我將朋友經曆的細節誇張,抽象成敵人,道具等,放置在遊戲中,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一定會發現無處不在的細節背後,所隱藏著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這就是我不能認同秦老師說的,即以撒是個毫無內涵的遊戲,這是對我朋友的不尊重,所以我必須站出來,不僅僅隻是自己辯護,也是為朋友發聲。當然秦老師可能沒有深入玩以撒,我相信如果能擠出,不用多,一個小時即可,以秦老師眼力,一定能體會到以撒不是個空洞的遊戲。”

蘇文這一番話中帶刺,暗諷秦守一沒怎麼玩遊戲就來瞎嗶嗶,而且蘇文說得有理有據,配合截圖,證明了以撒的背景故事的確有深挖的潛力。

“之後我想說的是,關於秦老師質疑以撒是個‘粗製濫造的遊戲’這點。以撒實際的製作周期不長,但是從構思起算下來,就有四、五年的時間了。期間我和那位朋友討論了該如何將實際發生的事,抽象成有趣的遊戲內容。可以說以撒還沒做出來,就已經在我腦海中玩了幾千遍了。稍微厚著臉皮說一句,以撒絕對比市麵上大部分遊戲都用心,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