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說說吧。從孤兒院到那幾個混混,所有的事都告訴我。作為你的朋友,我想聽一聽。”
蘇文認真地說。竇濤看著蘇文,沉默了好久。“店長……好吧。”
於是,在這個倉庫改建的屋子內,竇濤頭一次不是跟蘇文聊工作上的事,把一段從未和任何人分享過的往事,緩緩道了出來。
“我從小就是個孤兒,不知道父母是誰,在一所孤兒院長大。那裏的孩子大都跟我一樣……”
竇濤自記事起,就生活在孤兒院了,由一個老奶奶撫養長大。孤兒院是帝都郊區的一所孤兒院,由政府資助,建立好多年了。
孤兒院一直維持在二、三十人的規模,因為再多人就照顧不過來了。這麼多年裏,隻有一個老奶奶負責照料所有孤兒。
所有孩子的名字都是老奶奶起的,很隨意,就是在百家姓上隨便一翻,確定姓氏後再翻字典,確定名字。
孤兒院的孩子們都沒有上過學,因為沒有錢送他們上學。最開始是老奶奶負責教他們認字,後來則是大學生誌願者無償來孤兒院教孩子們。
很多孩子到十五六歲後就離開孤兒院了,外出打工養活自己。本來竇濤也應該是這個路線,靠出賣體力賺錢,成為芸芸底層人民中的一份子,可老奶奶兒子的出現,卻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是一個培訓班老師,專門從零基礎教人學寫代碼的。因為IT行業興起,生源不斷,所以過得還是蠻滋潤的。
偶爾去孤兒院幫忙時,他注意到竇濤這個機靈的孩子,動了惻隱之心,讓他去培訓班旁聽。
竇濤不負眾望,他模模糊糊意識到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跟培訓班的同學借資料,通宵抄完再還回去。街上撿瓶子賣,用得到的錢去網吧通宵練習寫代碼……
整整兩年時間,沒有人比他更努力。
以班級第一的成績畢業後,他去找工作,從初級程序員做起,如一塊海綿般饑渴地吸收所有知識。他的成長速度驚人,一年後,已經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麵的程序員。
就在他能自食其力,甚至還能憑借工資攢下一些錢的時候,孤兒院傳來一個噩耗,老奶奶身體不行了。
本來老奶奶的兒子就不想老人總耗在孤兒院裏,很累,而且政府給的補貼還不夠,自己時常得往裏麵墊錢。
趁著這個機會,兒子強行把老人接回家裏靜養,同時跟政府提交了停辦申請。政府找不到人接這個攤子,隻能宣布孤兒院解散。
竇濤是過了一陣子才知道這個消息的,那時候已經有十來個年紀大點的孩子,主動離開孤兒院自謀生路了。
後來,竇濤主動接下了剩下的二十幾個無家可依的孤兒,那都是他的弟弟妹妹。他找了一家工廠,求他們把倉庫租給自己,改建成能住人的樣子,就是如今的這裏了。
竇濤以一己之力,維持二十幾個孩子們的生計。他還要教他們認字學習,每天都要留功課,因為他深知一點,知識改變命運。
再後來,竇濤加入築夢,並伴隨築夢成長。築夢給的較高的工資,也讓竇濤能更好的照顧孩子們。
當拿到CS成功後的獎金時,竇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還債。之前社會上的好心人給他捐贈了很多善款,他都一一記下來,有錢了便給還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