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見郭曙(1 / 3)

“樂山,聽說你被派去守後山了?”

邱婆坐到她身邊,從懷裏給她掏出了一塊餅,“丫頭,每日這樣辛苦,身子可還受得住?”

自每日卯時中入營起,做完夥房工作,邱婆就看見這孩子牽著馬去了後山,午時飯前又回了來,每日未時始,至申時止,這丫頭必在樹墩下拿書坐看。

晚膳前,樂山還會在屋前打一套拳,日日如此,無有停歇。

此時,樂山就正在草垛上盤坐看書,腰杆挺得筆直,左手執書,右手在草上來回劃動。

“樂山,樂山。”

“邱婆,”樂山合起書,推卻了她送來的幹餅,“一日膳食有所規劃,午時吃的正好,就不添加了。”

邱婆跳起腿,也攀爬上草垛,坐在她的身邊,實在是好奇像她這樣做事嚴謹有路數的姑娘為何不去前營,便問,“樂山啊,這一月的相處,我看你行事很有分寸,但凡缸裏的水,鍋裏的食材,到如今,這些事,就沒有你不得心應手的,如此伶俐的姑娘,你家人怎麼如此想不開,會把你往這裏送啊?”

樂山微轉過身來,問,“邱婆,這一月餘,可是樂山行事尚還有疏漏之處?”

“怎麼會呢,你這丫頭,我不是說了嘛,自打你來了,這夥房裏的活,邱婆我就撂下了手,哪樣不是你幹的,”每日她正要去做時,這樂山就已經給她做好了,“正是這樣,邱婆我才好奇,你說說你,從上到下,模樣這樣好,每日不是打拳就是看書,”她瞅眼看了眼,“你這日日看的書,都是怎麼帶進來的呢?”

陳家寒門,藏書閣不比一般人家,內裏隻是些門麵上的書,做給外人看的,真正收藏的精本,少之又少。

晚間出營後,她往往要去城中走一走。

“貼身攜帶,就帶進來了。”

“樂山,我觀你的樣子,不像是個在軍營裏待的人,這裏露天,風吹日曬的,你若是一心一意想看書,那也得回家去呐,家裏多好,即使清貧了些,也好過在這裏挨日子。”

明明一月前,她還不是這麼說的。

沉默一時,樂山抬頭看了看天上的雲彩,一覽無餘,顏色豔麗,“邱婆,你這樣大的年紀了,為何也還整日待在營中呢。”

“我呀……”

提起這莊事,她老人家眼角自就泛起了漣漪。

“人到晚年,誰不想回家頤享天年,過個安穩的日子呢。”

“那為何?”

“我,我回不去了,人老了,要有個依歸的地方,我呀,連個家都沒有。”說到此處,她停頓了一會,“安史亂變,在琅琊的老家早被燒沒了。”

聽她說話,樂山的握書的手漸漸攥緊了些,和平年間,也免不了戰亂,受苦的,還是百姓,“邱婆,您原來是琅琊的人。”

“是呀,隨軍奔走,已有數十年,哪裏安營,哪裏休息。年輕的時候,我大兒子是河北的軍,沒打個兩年,我家那口子和我大兒子,就死在了沙場上,二兒子剛滿十八歲,又被征去做了河南軍,兩個兒子,連個親都沒娶。好不容易歇了幾年,兒子路過老家,一眼還沒有瞧見,他就被派走上了前線。那時候難熬啊,飯吃不飽,成日打仗,難民一處一處的跑,我帶著我家閨女已經逃到了河北,還是逃不了被抓來幹活的命,老婆子我自那時起,就開始做起了手裏頭這活,隻可惜啊,我家寶兒,被人擄走,到現在,也沒見著個麵。”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長安城內,天子腳下,尚且征戰連綿。

樂山心頭沒來由地一陣絞痛,仗打多了,她也知道,最無法用眼睛去看的,還是戰亂時無辜百姓的臉麵。

“在這營裏,待得久了,便就習慣了,再幹個兩年,幹不下去了,我這把骨頭也還要埋在營地腳下,徒留骨灰一把,隨風吹散,青山不改,我這輩子活得才值得。”

樂山轉身觀望她,看著看著,心境豁然開朗了,與邱婆相視一笑,伸出拳頭,虔誠道,“邱婆,您沒白活。”

身在營中,死而隨心,邱婆的心境,她該學一學。

邱婆也伸出手來,雖不知所雲,但還是輕輕與她碰了碰,“哈哈哈。”

每日夜守,都有編製。

樂山將她的馬係在樹底下,打了一個圈,馬兒跑不掉。

一道守山的人見著是她,忍不住搖頭,“你這身板,能熬得住嗎?”

倘若是後半夜的班,樂山就不回陳家了。

今日恰是輪到她守三更天,樂山在樹上睡了不足兩個時辰,起身就去了後山。

同行的七隊把總那日看見她,拉著吳澤就問了,“這還是新兵吧?”

吳澤言簡意賅,“這女人不是什麼好家夥,賊得很,能下手你就下手。”

那先試試。

“嘿,那個陳樂山,你到山腳守著去。”

“是。”

七隊把總,喚宋羅,年紀大抵有三十了,除卻麵相凶煞了些,治下還是有一手的。

同為女人,宋羅也覺得這位陳樂山相貌委實太好了些,站在她麵前,硬是矮了她一個頭,氣勢上難免就輸了些。

“可別偷懶啊。”

巡防巡到寅時,守到山門,這一撥人大抵隱隱都犯了困意,手底下的人站在山涯邊,這個點,靠著山牆,能偷懶的就偷了一兩刻。

宋羅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

一隊零零總總的人,七分精神隻有三分,定眼看去,隻有這樣一個最為突出,不但站的直,還格外有格調。

宋羅來時,帶動草地發出微微聲響,守隊裏,陳樂山一個眼鋒頓時掃了過來。

這一眼,差點沒讓她軟了腳。

什麼不正經的人,這陳樂山,當不能小覷。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