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慈恩寺(2 / 2)

從寺裏走出來,問蘭歎了口氣,“小姐,說是陪二位姑娘來寺裏小住,我見著,哪個都沒有你虔心,隻看著你這一連串的行為,又是進香又是捐贈,倒像是你特意要來這寺廟一樣。”

說了這麼多,樂山覺得問蘭是心疼她大筆捐贈出的銀錢了,“那明幾日,就從我的用度裏扣,省下這筆開支。”

“小姐。”問蘭說不過她。

樂山來寺,不比幾個妹妹。

陳媛盼著要來的緣故,她自己藏不住話,已經說的人盡皆知,她便每日,閑來無事,都往前山跑。

寺裏的日子清閑,樂山每日在寺裏,著問蘭為她研磨,她抄頌道德經,短短兩日,已經抄眷了不下六遍。

“小姐,你若真是閑不住,不如像二小姐一樣,寺裏僧人眾多,有名望的也有好幾位,你大可以學著二小姐,去找大師們論論經,說說話都好,也比你總在屋裏待著強。”

“問蘭啊,我抄道德經,乃以靜心,你不懂,清淨的日子難有。尋人問經,一則我不是懂經的人,落了俗套,不合我心,二則,若真有名望的大師,必是寺裏閉門深就,我又怎能輕易尋上。”

誰說她整日待在屋子裏不出去的,她每日辰時與傍晚,都要去後山的林子裏打打拳,練練劍的好吧。

後山很是清淨,與其說清淨,不如說窮困得很。在這一處住的人大抵是像陳家這樣的門第,聽說韓王入了寺,眾人又趕著去前山去看,前山的流水曲橋,又有牆脈相隔,才是真正的大雅。

所以後山的竹林,除了每日擔水的小僧走一走,樂山便再也沒瞧見旁的人。

如往常一樣,樂山撿了根竹枝,尋了處不妨礙小僧走路的地,靜了靜心,聞風聲。

十六歲的妙齡,如若不經訓練,不敢操持這樣的劍法。

在軍營裏待了兩個月,如今握一株竹枝,她漸漸有了感覺。

起身第一式,複回旋,整個山林的竹葉仿佛都在晃動。

幾個招式下來,樂山扔了竹枝,向上拋起,縱身一躍,換右手來接,在空中轉了一個圈,帶動衣袖飄飄,剛剛落地,遠處一聲空靈之聲傳來。

“咚……”

何人在林中奏琴。

此聲老熟,一聲已彌漫整個山林,正在樂山怔神間,遠處的琴聲斷斷續續又傳來,且一聲比一聲有力。

閣下若不嫌吾則擾性之,何妨持劍盡舞作陪一。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一曲畢,樂山還沒有結束,劍換左手,做最後掃尾,前傾揮去,麵前勁竹,竹葉紛紛落下,落了她一肩膀。

樂山後退一步,收了竹枝,貼靠在身側,抖落了肩頭青翠的竹葉。

暗暗呼了一口氣,不想,到如今的年齡,她就這般進益了。

竹林驚曲,樂山放下竹枝,私覺得要去給這位為她頌曲的人見見禮的好。

走了兩步,隻見在流水小山頭,坐著一位年紀尚足的老僧。

其身上的氣度,不同於平日看到的住持等師父。

樂山忙見了個禮,“驚擾大師雅興,小女之過。”

“山林皈依,你不擾我,我不擾你。”大師抱琴在懷裏,麵色和善,看見樂山,淺淺笑出聲,“施主不必客氣,初見施主,有覺如見有緣之人,能和貧僧一曲,乃是貧僧的幸澤。”

這話說的,不知大師如何看出的。

“大師不見怪便好。”

大師一身白袍,抱起身上的琴,定眼又看了樂山一眼,忽然說,“施主,不妨隨貧僧去喝一杯茶。”

樂山怔怔地跟著去了。

進到大師所在居所,樂山直覺,這果然不是位一般的僧侶。

在院子裏,樹底下那頭石桌上坐下,有小僧端著茶過來,樂山被如此厚待,尚有些不真實。

不敢去飲茶,在院子裏獨獨坐了半個時辰有餘。

茶已經涼透,大師才從屋裏走出來。

大師手裏拿的,還有一個檀木盒子。

“施主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