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羽毛球險勝(1 / 2)

第一百一十三章 羽毛球險勝

第一百一十三章 羽毛球險勝

跆拳道比完後就是羽毛球比賽了,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於14-15世紀時的日本,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這種球由於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是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遊戲,球用直徑約6厘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大約在1800年左右,由網球派生而來。我們可以注意到現今的羽毛球場地和網球場地仍非常相似。

說實話,這項運動,我想棄權。對於羽毛球,我會打,但還沒到那種摘得冠軍的地步,支撐著我走下去的是——就算不為冠軍,也要拚一下。

據我所知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以鵝毛或鴨毛為主,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半球體。

羽毛球拍的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麵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標準的羽毛球場為長方形,長度13.4米,寬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毛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麵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麵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並在球場的邊線及底線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羽毛球球網用深色纖維製成,網孔大小15-20毫米,球網長6.10米,寬0.76米。

單打邊線為場地內邊線,雙打邊線為場地外邊線。

底線:單、雙打的底線是由最外側的底線組成。

南宮黎昕、項柏勳還有其他的選手,你們準備好接招!

“秦惜雲啊!跆拳道卻是我小覷你了,可羽毛球你一定會輸!”南宮黎昕饒有趣味地盯著我看。項柏勳也來湊熱鬧,“別緊張,我們會手下留情的!”

“不用!我比較喜歡真實,放馬過來吧!”我咬牙切齒地說著。即使輸了也要輸得光榮,雖然有和上官爺爺的約定在前,可我也不能就此違背原則!幾天的羽毛球磨礪,我不信自己沒有進步!

看著吧!你們……

首先出場的是一些不認識的學生,首先發球後,一位選手打了一個擊高球,它是後場擊球技術之一,高球為分為高遠球和平高球。擊高遠球就是把球打的又高又遠,球飛至對方底線是從高球發展而來,它飛行的速度比高遠球快,弧線比高遠球低,是後場進攻的有效技術之一。擊高球可分為正手、頭頂、反手擊直線和對角線高球。

男生起跳後手腕控製球拍對準來球路線,快速揮拍擊打球的後部,球即沿著直線飛行;若手腕控製拍麵擊球托的右下方,球則沿著對角線方向飛行。擊球後,手臂隨慣性自然回收至胸前。整個動作利索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