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的爵位分為流爵,世襲爵位,世襲罔替。
流爵是個人終身製的,受封之人死後,爵位收回,隻是自己尊榮,但子孫得不到多少好處。
世襲爵位,是可以傳承給子孫後代的,而且都是有封地的,隻不過會隔代降一級,直到降為平民,當然在此期間若是有功勞,也是可以擢升的,就看子孫後代自己的本事了。
世襲罔替是新唐最尊貴的爵位,隻要新唐還在一天,就可以子子孫孫傳承下去,不會降級,是真正的與國同休的尊位,不過,目前的新唐是沒有人獲得過這樣的爵位的。
先輩們還是比較明智的,沒有隨便封賞這種爵位。
除了新唐原有的爵位,李權還打算未來新增一種爵位,名譽爵位,也是終身製的。
但是有別於流爵的是,它可以封賞給其它國家的人,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雙重國籍,新唐和華國一樣,是不承認雙國籍的。
不過名譽爵位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必須對新唐做出足夠的貢獻才行,對李權來說這是成本最低廉的拉攏人才的手段。
別看新唐不大,李權還給家人封地,其實他對國土麵積早有打算,新唐的麵積暫時來說已經夠用了,等過幾年不夠用的時候,有的是辦法。
上天入海,填海造陸。
天上可以建造太空城,配上天梯正好全套了,海底也可以築城,打造海底城市群,圍繞島礁人工造島,甚至直接建造海上移動城市等等,總之隻要有足夠的聲望值,國土麵積不是限製新唐發展的瓶頸,他的瓶頸永遠是不夠用的聲望值和漫長的時間。
等對家人的封賞結束後,李權站在高高的社稷壇上大聲宣示道:“未來,隻要能夠為新唐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不管他是誰,不管他的身份如何,甚至可以不管他是哪個國籍,隻要願意加入我們,朕,都不會吝嗇封地和錢財,想要留芳千古,想要公侯萬代,想要封妻蔭子,想要揚名天下,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為新唐的建設添磚加瓦。”
下麵的大臣們一聽,頓時熱鬧起來,有些人興奮,有些人欲言又止。
要知道,在新唐,除了第一人開國皇帝進行過實封,後麵五任皇帝都是封流爵,哪怕對自己的兄弟和子女也是如此。
什麼是流爵,就是爵位隻能屬於當事人,後輩子弟是沒有繼承權的,你死了,爵位就會被收回。
現在李權再次對自己的家人進行實封,連長公主都封了。
最重要的是他們剛才聽到了什麼?
以後隻有為新唐立了大功都會有封賞,甚至實封也有可能。
人生一世,不就是為了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嗎,可以說,李權的一番許諾對整個新唐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下麵的文武大臣的心神慢慢恢複過來,有人帶頭跪拜,三呼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民心可用。
不談新唐本國的子民,來參加登基大典的外賓也紛紛震驚,對漢文化比較了解的人心裏明白封建是什麼意思,封土建國啊,不懂的外賓也紛紛向別人請教,不過知道結果後沒什麼太大的反應。
不就是土地,我自己花錢買不就行了嗎,就算未來新唐發展得很好,寸土寸金,也隻是多花點錢而已啊,能來參加登基大典的都是國際上響當當的人物,不是各國政要,就是各大財團大佬之類的,他們表示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