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遷陵之論(1 / 2)

自己真的太不孝順了,這個時候說再多,找再多的借口,不管是忙還是不方便都是不能衝淡自己內心的自責、愧疚之感的。

想到當年爺爺奶奶對自己這個大孫子的疼愛,他也大概明白父親為什麼心情不好了。

“你回去收拾一下,順便通知小言,我親自去找爸媽,今年清明節我們去華國祭奠爺爺奶奶,順便把他們的骨灰遷來新唐的皇陵。”李權瞬間做出了一個決定。

張嫣提醒道:“陛下,您還是先和大臣們商議一下為好,我們去華國給祖父、祖母祭奠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將他們二老的靈柩遷入皇陵可能會有一些阻力,國內的一些保守勢力可能不會同意陛下這麼做。”

張嫣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李權知道她話中的意思,無非是當年爺爺和二爺爺兩人爭皇位的事情,現在把爺爺的墳遷入皇陵,那麼當年跟隨二爺爺的那幫老臣,尤其是張賢等人該如何自處。

自己的皇位是從二爺爺手上繼承過來的,這裏麵有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和當年宋英宗從宋仁宗那裏繼承皇位,但是卻想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一個道理。

不過張嫣忽略了一個問題,現在不是宋朝,宋朝的士大夫階層力量太過強大,皇帝受到很大的掣肘。

新唐不同,新唐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一年多了,很多大臣的思想早就開始慢慢產生變化了,而且自己也不是宋英宗,自己在新唐擁有絕對的權威。

“朕知道怎麼做,你去按照朕說的做吧。”李權說道。

張嫣看李權胸有成竹,知道他已經有了決斷,便不再說什麼,直接告退了:“是,臣妾這就去通知小言妹妹。”

李權沒有直接去通知父母,而是先找了張賢和劉銘等人,向他們說起了這件事情,想看看他們的反應和態度,再做進一步打算。

雖然自己可以獨斷專行,但是如果有下麵人的支持,事情會辦得更加順利。

張賢聽了沒有說話,不過劉銘直接說道:“陛下,您這麼做是孝,百善孝為先,臣認為沒有問題,是該將...額...的靈柩遷回來了。”

說完,劉銘尷尬的站到了一邊,他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陛下的爺爺了,畢竟沒有追封,如果按照當年的叫法,那是太子。

難道叫前太子?荒謬。

“閣老覺得呢?”李權盯著張賢問道,而且還施加了壓力。

意思很明顯,就算你是嫣兒的爺爺這個時候也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給出明確的答複。

張賢眼看躲不過去,隻能歎了一口氣站出來回應道:“臣也讚同陛下的做法。”

張賢一直將自己能夠頂住壓力迎回李權這位聖明的陛下作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驕傲,但是先帝卻是對他有著知遇之恩,但是現在他們家已經和李權徹底綁在了一起,他是左右為難。

“陛下,臣隻是希望您能夠考慮一下先帝,其它的陛下可以自己決斷。”

“朕覺得,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本身就是血脈相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而且當年二爺爺既然能夠放過失敗了的爺爺,沒有斬草除根,說明在二爺爺的心裏還是有自己哥哥的一份位置的,朕相信這麼些年來,二爺爺一定在很多的長夜裏會想起爺爺,而爺爺也一定想念二爺爺這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