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工島方案(1 / 2)

天地良心,李權真的沒有那個意思啊,要不是係統說出來,他都沒往這方麵想,難道自己在係統的眼裏是這樣的人嗎。

係統沒管李權想什麼,繼續說道:“第二個方案很簡單,人工造島,你不是一直有這個想法嗎,但是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實行,而現在正是時候,你們新唐正好也要麵臨土地太小,人均麵積越來越低的窘境,人工造島可以一舉解決你這兩個大難題。”

李權疑惑道:“人工造島?這島都是我造島,我難道會傻到把資源倒進海裏不成?”

係統鄙視道:“宿主,我問個嚴肅的問題,你看過人工造島的介紹嗎,我說的是係統商城中的介紹,而不是你們水藍星上那種傻辦法。”

李權:“難道有什麼不同,我先去看看,有事等會再說。”

李權發現自己之前陷入了定式思維之中,這可是無所不能的係統,人家的人工造島也許真和水藍星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難道是利用地殼運動來造島,那太不可思議了,要知道現在才是一級權限啊,就有這麼厲害的能力了,這已經屬於改造星球的技術了吧。

目前水藍星上的人工造島方法一般都是在小島和暗礁基礎上建造的,是填海造地的一種,包括島身填築、護岸和島陸之間交通聯係三部分。

方法說起來很簡單,隻不過裏麵包含的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目前華國在這方麵做得不錯。

島身填築,一般有先拋填後護岸和先圍海後填築兩種施工方法。

先拋填後護岸適用於掩蔽較好的海域,用駁船運送土石料在海上直接拋填,最後修建護岸設施,先圍海後填築適用於風浪較大的海域,先將人工島所需水域用堤壩圈圍起來,留必要的缺口,以便駁船運送土石料進行拋填或用挖泥船進行水力吹填,護岸的結構型式常采用斜坡式和直牆式,斜坡式護岸采用人工砂坡,並用塊石、混凝土塊或人工異形塊體護坡,直牆式護岸采用鋼板樁或鋼筋混凝土板樁牆,鋼板樁格形結構或沉箱、沉井等。

人工島與陸上的交通方式,一般采用海底隧道或海上棧橋連接,通過公路或鐵路進行運輸,也可以用皮帶運輸機、管道或纜車等設備運輸,人工島距離陸地較遠,又無大宗陸運物資時,則常常采用船舶運輸

李權連忙調出係統商城,搜到人工造島技術,仔細的閱讀起係統中這項技術的大致介紹,頓時大開眼界,這才是真正的了解和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啊。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島嶼是最多的,那不用說,一定是大自然形成的島嶼,而非人工。

那麼自然條件下有幾種方法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各有特色數以萬計的島嶼呢,大致有六種。

第一種是構造島,由地殼運動,板塊移動而最終形成的島嶼,比如一本諸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大西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處於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本國每年那麼多地震了。

第二中是堆積島,海裏麵的動植物死後堆積而成,如澳大利亞周圍的珊瑚島,這都是長年累月形成的,可以說是一座屍山也不為過。

第三種是衝積島,在大江大河口出衝積而形成的島嶼,比如華國的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典型代表。

第四種是侵蝕島,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島嶼,大多靠近大陸邊沿地帶,非常小,華國福省沿岸分布了很多這樣的小島。

第五種是冰磧島,由於冰川活動形成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北歐大西洋沿岸,因為那裏靠近北極圈。

第六種是火山島,由於海底火山長期噴發而形成的島嶼,比如美國的夏威夷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而係統中的人工造島技術就是屬於第六種,

火山是常見的地質現象,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成份的熔融狀矽酸鹽物質,即岩漿。

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衝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熾熱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力量,爆發時能噴出多種物質。

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岩、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其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噴出口是一條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質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氣攜帶到高處而擴散到幾百或幾千公裏外的地方。

水藍星上有四大火山帶,分別是: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穀火山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