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1 周慕歆(1 / 2)

後來,我和周慕歆成為了好朋友。

她是全城小有名氣的明星,和她逛街時,常常有認出她的路人吵著要和她合影。每每此時,周慕歆都會露出親和的笑,但顯然那並不是發自肺腑的。電視熒幕上,她總是神采奕奕。私底下,她確實疲態盡顯。

她是一個生活精致的女人,住在江邊一個高層小區,客廳嵌著一塊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拉開窗簾,便可望見大江和北城的景色。房子的裝修極盡奢華,跟周慕歆身上散發的文藝氣質並不相符合。

唯獨是她的書房,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文化人,書架上除了擺著整整齊齊的書,還有她獲得各種獎杯,其中的金話筒獎杯奪人眼球。

牆上掛著一個相框,被裱起的是一張報紙,標題是《誰殺死了那個少年》,引起了我的注意,報道的內容是一個高中生被校園黑社會分子捅死的故事。

“這個少年挺可惜的。”周慕歆走上前來,“他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跟同學打完籃球回家,卻遇到了‘小混混’收‘保護費’,都是血氣方剛的少年,結果就被‘小混混’捅死了。他是個遺腹子,母親還是個環衛工人,這麼多年供書教學的,很不容易。”

聽了周慕歆的介紹,我的心頭會有一陣難過。那些“小混混”做的事情,我也幹過,我還曾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我靜靜的,默不吭聲。

“其實那些‘小混混’也都隻是孩子,隻是現在全市的學校被黑社會滲透得厲害,而孩子又都受香港的古惑仔係列電影影響,都喜歡模仿黑社會的儀式感,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懂。”周慕歆轉過頭說,“這是我第一篇報道,後來引起了廣泛討論,教委和公安係統也還組織過座談會,也許解決了問題了吧。”

“怎麼解決呢?”我問。

“教育部門加強教育,公安係統加強管製。”

“有什麼用?這些孩子喜歡到社會上遊蕩,沾染黑社會,無非是無處可去。”我說,“他們都出自不幸福的家庭。”

過了很久,周慕歆沒有說話,靜靜地等待我繼續說下去,可是我卻不願意再多說了。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痛,校園黑社會也許就是這個時代的痛。”她說,“其實,我還是喜歡做記者,看著這個社會能夠因為自己的一篇報道而有了一點一滴地改變。”

周慕歆扯開了話題,“你以後想做什麼?慧慧。”

“我也不知道,以前想過做個服裝設計師。”我漫不經心地回答。

“服裝設計師好呀。”

“不過,我現在覺得當個記者也挺棒的。”

“這樣吧,這篇報道我送給你吧,這是我最珍貴的寶物。”說著,周慕歆就把用相框裱起的那篇《誰殺死了那個少年》從牆上取下來,送給了我。

我接過相框,有點泛黃的報紙,被厚厚的木質相框和玻璃鑲嵌,鼓鼓的。看出來,周慕歆一定很重視這篇報道,才花了那麼多功夫把它裱起來。

“你一定要好好保管這篇報道,必要的時候,認真地讀一下。”周慕歆煞有介事地說。

我好生奇怪:什麼叫做必要的時候,認真讀一下呢?但是我並沒有說出我的疑慮,而是不住地點點頭——別人把她最珍視的東西送給了你,你不應該再說三道四的。

周慕歆說,她來自江西一個小縣城,是一個“小鎮姑娘”。

“我們那裏有無邊的油菜花。”每每提起家鄉,周慕歆的臉上總是充滿了詩意,以至於勾起我對那遠方的追尋。

17歲那年,周慕歆通過高考,從江西小城考入了暨南大學讀新聞專業。畢業後,周慕歆如願進入了一家以敢說著稱的報社當記者。後來,被報社辭退後,她進入了市電視台,先是當了一名記者,後來受領導賞識,當上了新聞主播。

我說:“那個報社主編把你辭退了,現在特後悔吧。”

“哈哈……”周慕歆大笑起來,“也不存在後悔,因為那也是沒有辦法,我撞到槍口上了。”

至於“槍口”特指什麼,我不得而知,周慕歆隻說是一個國企改製的報道,而當時分管國企改製的一位領導能量很大,硬是把這篇報道給壓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