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王承宇想起了南極點點所說過的那句話。
“黃青衣這個人腦子很活,雖然看起來不穩重不著調,但對於他這種人而言,能讓他心動的東西,恰恰是大多數人最根本的需求。”
那什麼是大多數人最根本的需求?
無非,財、權、色!
難怪這家夥藏著掖著,一天上躥下跳。
“不著急點不行啊,等其他人反應了過來,這個團隊核心領導席位,怕是能爭搶的打出人命也不足為其,這家夥是想著先下手為強。”
王承宇當下不由苦笑道。
難怪,難怪這家夥這麼積極……
“不,不對,我好像忽略掉了什麼?”
王承宇站在山坡上,凝望著遠處那月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海麵。
假如遊戲商城這套科技推動生產,生產製造市場,循環下來,乍一看隻是一個有趣的遊戲內部經濟循環鏈。
但這會製造出一連串的問題。
隨著科技穩步推進的複雜性,個體玩家,小團隊玩家必然會被人數眾多,組織有序,分工明確的大型玩家團隊所碾壓、淘汰。
不是技術跟不上,而是標準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吊打手工小作坊。
普通獨行俠玩家想靠賺錢?
比技術研發你比不過大團隊,比生產效率,比成本控製,你同樣比不過。
所有普通個體玩家想要在《第二地球》這種經濟體係循環鏈中賺錢,分一杯羹,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那就是抱團求生!
就好像工業革命後,無數的農民、工匠被資本家趕進工廠一樣。
不需要你有多麼聰明的大腦,工業化流水線帶來的生產模式,就是讓無數普通玩家像是一枚螺絲釘一樣,組建成一個龐大的生產機器。
無數的普通玩家去合作、結盟,在幾個領導力出眾的玩家帶領之下,建立起類似於一家公司、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一樣的團體或者遊戲公會。
這是必然的市場經濟選擇!
同一種武器道具,我生產的越多,我的製造成本必然越低,也就能搶占越多的市場份額。
那麼緊接著就會出現另一個很容易會被忽略掉的問題。
這麼多武器,造出來賣給誰?
《第二地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玩家在線人數會很多,但玩家增加總是有一個極限值。
所有人都想賺錢!
問題來了,一旦形成工業化流水線製造,幾千個人每天就能製造出最少上萬把鐵刀。
那豈不是說,武器永遠比玩家數量多?
尤其是當大家爭相去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最終讓工業化流水線生產模式,直接把現在150元商城定價的鐵刀打壓成可能隻需要幾塊錢就能夠買到的白菜價。
廉價的背後會出現什麼現象?
答案是:生產力過剩!
就好像現實中近年來華夏的製造產業一樣。
有技術儲備的還好說。
參照現實嘛,我製造升級轉型,你們玩鐵刀,我直接去搞燧發槍流水線生產。
可問題能搶占技術紅利吃獨食的,永遠隻會是極少數高端玩家團隊。
大家都能生產製造,那就不叫技術紅利了。
其他不能生產燧發槍的玩家團隊會幹什麼?
他們會去安安心心的依靠現有的微薄製造生產利潤,來埋頭搞科技研發,搞技術攻關?
或者換一種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迫切需求,竟然會導致鐵刀這種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武器,都要去工業化,流水線爆產能?
是誰在買鐵刀?
他們買這麼多鐵刀,想要幹什麼?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這一刻,無數的信息在他的大腦中彙聚、碰撞、交織。
最終,這些信息在腦海中被編組成了一幅幅畫麵,而連續的畫麵,形成了一個個視頻小短片。
王承宇的身體突然顫栗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