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1章 騎炮(1 / 2)

明代遼東的鎮江可不是後世江蘇的鎮江。這裏明廷和朝鮮交界處的一個小軍堡,連城池都不算,所處之地是個非常偏僻的山野。它跟朝鮮隔著鴨綠江,北麵有山路通往寬甸乃至赫圖阿拉,向西南則通往丹東乃至複州。

正因為此地偏僻的山地,城外不存在寬闊的場地容納大量軍隊,隻有高低不平的土坡,山丘和窪地。周青峰在城外的野地排開三個步兵方陣都相當困難,對麵一萬多人的朝鮮大軍更是塞的滿坑滿穀,毫無陣勢。

看到對方如此烏七八糟的擠成一團,周青峰覺著自己近半年學的那些戰術理論是不是都錯了——老子一天到晚的琢磨什麼陣型,火力配置,道路通行,後勤管理,軍事地理,琢磨到腦仁都疼。為『毛』這些人壓根就不在乎呢?

敵人指揮官難道真的是鼠標畫個框,隨便一點就攻過來了?

看著幾百米外烏壓壓推進,還時不時『亂』開火的敵人,近衛隊所有官兵都覺著荒誕——大帥天天練兵時都說什麼不到五十米不許開火。要有嚴整陣型確保火力輸出,要有堅定意誌寧死不逃。陣型一旦出現疏漏,就將承受巨大的損失乃至慘痛的失敗。

現在看來……,我們好像是‘媚眼做給瞎子看’,搞這麼漂亮的陣型卻沒有碰到相應的對手。

敵人真的很強,強到根本不怕死嘛!

嗩呐聲在傳遞命令,軍官在穩定士兵情緒。位於近衛隊左翼小高地上的兩門騎兵炮已經就緒,正在請求『射』擊——旗語答複:不許『射』擊,等敵人拉近到兩百米再說。

騎炮排的人都覺著喉嚨有點幹,負責指揮的排長忍不住擰開自己的水壺朝喉嚨裏灌水,同時朝身邊的騎炮炮管上倒了些,希望待會能快點降溫。戰場上,哪怕快一秒都能給人巨大的心理安慰。

近衛隊編製騎炮部隊時,部隊指揮官就被灌輸了一個觀念——你們是戰場上的克敵製勝的法寶,需要隨時出現在敵人的要害位置上。正因為如此,敵人必將對你們恨之入骨。戰鬥中一定要小心,發揮火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機動,避免陷入絕境。

說白了就是,玩騎炮的部隊都屬於皮薄餡大特別遭人恨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惹來敵方大將的強襲,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命必須機靈點——眼前這個騎炮排是頭一回上陣,全排上下就兩門『射』程很近的小炮,看到對麵占據數量優勢的敵人。排裏二十多條漢子全都提心吊膽。

“排長,敵人進入我們三百米有效『射』程了。”炮班的班長豎起拇指,兩眼交替閉了閉,回頭就報出個數字。

‘革命軍’軍工人員用水晶打造的單筒望遠鏡,連級幹部人手一具。炮兵特別,排長都有。讓他們對周圍數公裏範圍內的情況都了若指掌。騎炮排長再次看看大帥所在的主陣方向,搖搖頭說道:“大帥下令兩百米內再『射』擊,命令沒有更改,我們不能開火。”

1617式騎兵炮,口徑隻有可憐的五十毫米,彈丸一隻手就可以握住。騎炮設計時就強調減重,要求行軍時可以分解運輸。戰鬥時可以全炮架在一匹馬上快速撤退——打起來就沒空分解了,必須快打快跑。慢一點可能小命就沒了。

因為過分減重,這種炮全重不到八十公斤。熟鐵鍛造的炮管很薄,沒辦使用太多火『藥』,導致有效『射』程隻有三百米。不過為了在短時間內進行快速『射』擊,這種炮是‘革命軍’第一種使用定裝彈的熱兵器。

其炮彈連同裝『藥』用絲綢包裹,外麵用油布防水。裝填時撕掉油布,連綢布帶裝『藥』和炮彈一起塞進炮膛。絲綢在炮擊時會被直接燒掉,不會留下太多殘渣。炮彈則由浸泡過油脂的羊皮包裹,卡在炮膛內提高氣密『性』。

這種還在試驗狀態的火炮第一次實戰就遇到了朝鮮軍隊。指揮這兩門火炮的騎炮排長帶隊迂回,占領了鎮江城外一個樹林高地,俯瞰對麵正『亂』糟糟湧動的朝鮮火銃手。當敵人進入兩百米『射』程內,一個近乎完美的隊列側麵出現在他麵前。

在進入熱兵器時代後,斜『射』火力是每一個指揮官排兵布陣必須主意的。自己的兵力絕對不能被敵人斜『射』側『射』,而自己的火力卻要盡可能傾瀉在敵人的側麵。因為隊列中,人員正麵隻有寥寥幾排人,側麵則聚集了可能十幾排乃至幾十排。

“向大帥請求開火。”騎炮排長向手握信號旗的通訊兵急聲喊道。

旗幟揮舞,信息在數百米的範圍內傳遞。騎炮排的通訊兵似乎接受了很長的一句話,“大帥說,你是機動火力,在符合大原則的基礎上,戰機自己把握,不需反複請示。以後此條記入騎炮部隊『操』典。”

騎炮排長聽的愣了一秒,跟著就大聲喊道:“開火!”

轟轟……,兩門小口徑的騎兵炮同聲怒吼,炮身快速後座,在地麵滑行了數米。兩個炮班的炮手連忙將火炮複位,裝填手隻用炮刷朝炮管裏捅了幾下,立馬就又塞了一發定裝實心彈進去。

炮長打開炮管上閉合的機簧和『藥』池蓋,手握一柄尖刺朝點火孔裏一戳。戳破塞在炮管內由絲綢包裹的裝『藥』,同時倒了些引火『藥』在『藥』池上,又閉合『藥』池蓋——沒錯,這門輕型火炮現在不用點火杆了。借助‘路霸’的殘骸,近衛隊終於用上了燧發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