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兩滴,三滴……淅淅瀝瀝的雨水灑在沙淩的身上,沙淩微一動,幽幽地歎口氣,終於睜開了眼睛,結束這次突然的靜悟。
春天的細雨蒙蒙,洗出蔥鬱濃密的綠色,枯黃頹然的基調隻占了一小部份,似乎隻在沙淩一個閉眼間,世界就由冬季來到春季了。
沙淩躺臥的大石上竟也覆上了密密的藤條,幾乎將沙淩的身體蓋住大半,更有一條小蛇盤在沙淩的右口袋裏,將他的口袋當作取暖的xxxx了。
沙淩一動不動入定的時候,渾身氣息內斂,散發出與天地合一的感覺,竟讓敏感的動物都沒有覺得不對,隻是把他當作一塊形狀怪異的石頭來對待。
沙淩苦笑著把小蛇拎出來,輕輕扔到地上,又扒開身上的藤條,撣掉鳥屎,不用照鏡子,沙淩也知道自己的形象有多糟糕。
背著登山包和沒有撣盡的藤枝草葉,沙淩在空中掠過,用最快的速度趕向第二座山頭,他身形太快,形成一縷虛影,卻沒帶起多少風勢,就似他隻是一道來去匆匆的輕風。
從這座山頭到那座山頭上上下下也有四五千米的距離,沙淩沒用幾分鍾就過去了。
還未靠近,沙淩就感覺到數十個人聲,他並不奇怪,從這座山頭開始,就是天別山山係最著名的石圍天坑了,石圍天坑從五年前被暴露在世人眼前,就以它獨特延綿的天坑群落而令世界震驚,雖然至今天坑群也沒有對遊客開放,但是有個幾隊考察團之類的,是很正常的事。
天坑,一種特殊的地質結構,名實相符,像是從天上垂直扔下一個巨球,在群山中砸出深深的坑洞。
站在坑沿上看,直徑達五六百米的圓坑裏煙霧迷茫,能見度極低,讓人既好奇又害怕。
沙淩站在坑邊,也就是第二座山的山頭,這整座山頭中部全部凹陷,是最典型的天坑地型。
有一支十二人的考察團正在往坑底垂掛,四個人守在坑邊的繩索旁,三個人在坑底,其餘人等在中間,一邊滑行,一邊咒罵,他們運氣不佳,突遇雨天,讓山林變得濕滑,衣服雖然可以防水,但是臉上卻全都濕了,很不舒服。
沙淩臉上露出微微喜色,他沒有來錯地方,天坑的底部,有相當濃鬱的木屬性靈氣和水屬性靈氣。
沒有停留,沙淩繼續向下一個天坑掠去,石圍天坑群連著五六個,因為地勢險惡,最裏麵的天坑,至今還沒有人去探過。
匆匆過了一個又一個天坑,每看到一個天坑,沙淩都忍不住為大自然的雄奇手法而震憾著,一個武者也許可以一拳破碎一塊大石,可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將石山砸出筆直的坑來?
最後一個天坑傳言是最小的,又被稱為珍珠天坑,從上麵看,直徑隻有三百米左右,沙淩神識一探,卻意外地發現珍珠天坑直徑不大,可深度卻達到驚人的八九百米,而且中間岩石山徑,曲折重重,將石洞隔出許多層次,端的是複雜無比。
考察團要下到天坑底,必然是借助繩索等工具的幫助,縱是如此,也要小心翼翼,以免一不小心變成高空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