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問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心血來潮。
這部電影的劇本很簡單,一句概況便是:籃球少年和理科少女因為音樂相遇,進而走到一起。
這個故事本身很套路,也有很多種寫法,但當王磊按照演話劇得到的經驗,開始追尋男主角內心世界時,卻對整個故事的出發點有了很大的疑慮。
男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磊之前的理解中,這是一個富有領袖氣質的運動男孩,他是籃球隊的王牌兼隊長。
可以說這個角色和魯達所扮演的角色相差並不大,是王磊所扮演小崖的反麵。
不過當假期休息的時候,當他再在去讀人物小傳和劇本時,他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男主角愛情萌芽的原因。一個領袖會在什麼樣的情景下深深陷入愛情不可自拔,並因此開始飽受責任和愛情衝突的折磨?
他仔仔細細研究整個劇本想要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這部青春片的男女主角會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而這種愛好卻被校園固有的偏見所禁錮。
籃球隊的王牌應該最喜歡籃球,理科成績出眾的少女應該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音樂這樣的東西可以作為愛好,但不應該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他們生活的重心應該是已經取得成績的“領域”,就像他們之前那麼多年所過的一樣。
男女主角身邊的朋友,家長也在反複述說這種思想,進而成為男主主角追逐夢想的阻力。
他們反對男女主角去追求音樂,就是因為這些會影響到男女主角在自己領域出“成績”。
反派其實也是從一樣的思想出發:他們已經演了好幾出話劇,這兒是他們的“地盤”,出演故事中那部新戲,對於他們來說是“天經地義”。
那麼愛情在哪兒?
他深入每個人物的內心,去梳理這個故事,愕然發現這個故事之中完全可以沒有愛情的位置。
一對已經在各自領域取得成績的人,追逐自己內心深入早已存在的熱愛,在追尋的途中彼此結合。
這種結合完全可以沒有愛情,也可以是友情,更可以是誌同道合的同誌之情。
既然這個故事可以不是因為愛情,那為什麼它偏偏是愛情呢?
缺少這尖銳的唯一,這個故事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總是少了許多力道。
所以他又重新去梳理這個劇本,發現故事的起點其實就在於一句話。
“······歌畢。他們四目相對,這一刻他們已經互生好感。”
簡單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一見鍾情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會一見鍾情,編劇沒交代。
當問題追根溯源到這一步,其實對王磊的演出已經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編劇既然說一見鍾情,那就一見鍾情,後邊該怎麼演已經有了一個心理的出發點。
當周昌詢問劇本的時候,眼見大家都沒什麼想說的,他才遲遲疑疑問了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疙瘩,讓他沒法把自己完全代入男主的心裏。
每當他嚐試變成男主,這個問題就會在他的耳邊縈繞不去。
“為什麼會一見鍾情?”
王磊的問題讓在場所有人都不由一愣。
這個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什麼好解釋的?
“因為這是一部愛情電影?”坐在胡瑩雪右手旁的霍飛燕反應機敏,湊趣回道。
愛情電影當然要拍愛情。
她話說完,除了胡瑩雪,其他幾個人也立刻哈哈大笑起來。
在他們看來,王磊這是單純的較真,毫無意義。
電影,電視劇,戲劇,有許多東西是不能較真的,一旦較真那麼很多故事就無法成立。
比如槍為啥會永遠射不玩子彈?反派為啥不一槍崩死主角,還要廢話連篇?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情,那麼影視劇立刻就變成玩鬧一般,完全沒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