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電影,王磊了解的並不多。
這到也不能怪他,作為一個單純為了扶持電影基礎而誕生的產業,電視電影似乎也不應該單獨劃成一個類型去學習。
小成本和不用考慮盈利是王磊對這一類型作品的基本印象。
至於其他,他就很難說自己知道了。
林峰就知道王磊不知道,所以才特意這麼考他。
見王磊誠心實意地看著自己,他心情更好,說道:“這電視電影啊,你應該知道全是吃補貼的。”
王磊點點頭,這點他早就聽別人說過。
“不過你知道一年有多少部電視電影上映?”
見王磊搖頭,林峰豎起五根手指,翻了翻:“不下十部。”
這個數字,王磊不知道是多是少,隻聽林峰說道:
“你別看多,這十部電視電影,電影頻道一年真金白銀砸下去就是五千萬。”
“要知道,這基本都是賠本的貨啊。要不是上邊堅持用這種方式扶持電影工業的基礎,電影頻道壓根不會搞。”
和電視劇相比,電影是一樣產量很低,風險很高的產業。
由於兩者的表現的載體不同,電視劇到電影之間其實是有一道不低的門檻。
雖說如今的電影從業人員往往都來自電視劇,可想要適應電影的製作環境,這些“新人”還需要積累一定的項目經驗。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新人”身邊往往會有各種意外發生。
考慮到電影本身的風險,許多電影劇組在使用新人這件事上往往會格外慎重。
這就導致電影產業出現一道死結:想參與電影工作的人找不到門路,而電影的從業人員又抱怨找不到人手。
麵對這種矛盾,電視電影這一項獨特的扶持政策也就應運而生。
它雖然是低成本的製作,但本身卻是一個實打實電影項目。
優秀的電影界“新人”完全可以通過參加這樣的扶持項目,跨過電影產業的第一道門檻。
當然這隻是上邊的預想,至於效果如何,林峰也不清楚。
畢竟說到底,這已經成為一門嶄新的生意。
“你知道每年電影頻道會收到多少份項目書和劇本嗎?”
王磊還是搖頭。
“雖然要求很嚴格,但據說每年收到的申請不下一百部,就算刨去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真正有資格,能競爭的也有二三十部。”
林峰感慨道:“保本的賺錢買賣啊,誰不想幹?”
這一百多部申請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幾家公司投遞的。
至於能過審核,拿到錢投拍的,基本也都是出自這七八家小型製作公司。
他們的流程大體相似:寫出一個方案投遞,如果拒絕就重寫,如果沒被拒絕,那麼接下來就開始按照要求招募合適的工作人員,開始各種審核,準備拍攝。
和正常電影要去市場競爭相比,電視電影雖然利潤低微,但吃補貼這種事畢竟是零風險,所以這些小公司活的也相當滋潤。
林峰大體介紹完電視電影這個小圈子的環境後,忽然住嘴朝四周看看,低聲說道:“接下來的事情,也是我聽說的,你可別說出去。”
王磊心領神會得點一下頭。
“你想想,既然這圈子賺錢穩定,為什麼製作公司就這麼少呢?”林峰聲音壓得很低,生怕被別人聽出來。“難不成其他人都嫌錢少?”
“你是說······”王磊很快就想出其中的名堂,瞠目結舌道:“這,他們這不是······”
“這是你自己猜出來的,我可沒說。”林峰在這方麵很謹慎,見王磊已經想通其中關節,立刻打斷道。
這些東西都是這個小圈子公開的秘密——他們之所以能在公開下還是秘密,就是因為這種隻依靠心領神會的傳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