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前往蜀地(1 / 2)

數日後,李治走進皇宮,向皇帝李世民辭行,希望能皇帝能允許他前往蜀地。皇帝李世民很驚訝,連問為什麼?

李治回答:“自古蜀地多俊才,兒臣想前往蜀地,拜訪賢才,增加閱曆。”

皇帝李世民說:“必須去嗎?”

李治肯定的回答:“必須去!此行對兒臣未來很重要。”此行對李治確實很重要,因為他打算前往四川,去見一見宿命中的那位武皇後。與其按照宿命安排,等待武皇後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不如主動一些兒,先去見見她。

皇帝李世民有些舍不得李治走,說道:“當今形勢,你也知道,我對你很滿意,群臣、世家對你也很滿意。我本來準備近期改封你為太子,既然你說此行,你必須去,那你就去吧。等你回來,這個太子之位就是你的。”

“謝父皇。”李治回答道。

離開皇宮時,李治向皇帝李世民提到,河間郡王李孝恭希望能留在長安。皇帝李世民很驚訝:“孝恭?他也願意出來做事?”

“是。”李治回答道。

於是,皇帝任命李孝恭為左武候大將軍,負責皇宮警衛。李孝恭留在長安,這也是李治和李孝恭反複商量的結果。皇帝李世民軍伍出身,馬上天子,對軍權抓的很緊,尤其是外出將領的領兵權。出京才交給虎符,一入京虎符必須立即上交。外出領兵將領,皇帝李世民也是反複考驗,隻有深得其信任,才能領兵。京師長安,皇帝李世民經營的更是鐵桶一座,除了太子的貼身護衛——東宮六率,其他軍隊調動,沒皇帝李世民命令,是誰都調動不了的。李孝恭現在一返回朝堂,就想外出領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隻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長安,在皇帝李世民的監督下做事。

第二日,李治就帶著兩名貼身侍衛薛仁貴和王方翼,幾位大內供奉和眾多的晉王府護衛辭別前來送行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文武百官、關隴貴族、山東豪族等,浩浩蕩蕩的前往蜀地。幾位大內供奉,是皇帝李世民派來保護李治的,他們也很願意和李治在一起,他們說李治這人很有趣,和李治在一起,生活很精彩。

長久以來,進入蜀地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走長江,過三峽進入四川,一條是陸路,走蜀道,從陝西漢中進入四川廣元,再經過劍門關,進入四川。兩條路都不好走。走水路,由於造船技術不發達,三峽一帶河流湍急,暗流眾多,又是逆流而上。走水路,幾乎是九死一生,一般人都不走;走陸路,則要走蜀道,蜀道艱難,眾所周知。而李治此行走的就是蜀道,也隻能走蜀道。

由於進入蜀地艱難,蜀地很容易成為一方割據勢力,有人曾評價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

後世有學者說:“蜀地的地形太好了,隻要派人把守好劍門關、三峽,四川內有成都大平原,沃土千裏,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整個中國,是這樣的地形,中國曆史上人民就不會受那麼多的苦難。”

後來又有學者研究蜀人性格,發現如果整個中國是這樣的地形,絕對不行,絕對不會有燦爛的中國文化,也不會有盛世出現。地理環境影響人的性格,居於海邊的人,心胸開闊,愛好冒險;居於平原的人,由於平原一望無際,簡單而安全,所以平原上的人思維簡單而直白,性格也豪放、耿直、豁達;居於多山地、丘陵的人,地理環境充滿了複雜性和不安全性,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人的性格也會比較敏感、細膩、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