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的逼迫之下,嚴白虎是選擇了一次豪賭,把下邳、北海地區內,所有能夠用得上的武將、謀士,都召喚到了高唐港。
此外,嚴白虎是徹底放棄了下邳城的防守,從其守軍中抽調了四萬兵馬作為援軍,立即向北方戰場進發。
可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嚴白虎之前所做的這一些列舉措,並不能立即生效。
其下一批援軍就不用說了,想要趕到戰場,是起碼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哪怕是通過“人才召喚”趕來的沮授、華歆等人,也至少需要兩個回合。
如此一來,在這兩個回合之內,嚴白虎所要麵對的問題,是依然沒有解決,而且,他也沒有任何其他助力,所能依靠的,還是目前在戰場上這些資源。
而在從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回到戰場上來之後,大概是因為已經下定了與袁紹拚命的決心,嚴白虎的心緒,反而是就此穩定了下來,頭腦也逐漸恢複了往日的清晰。
也是因此,這一次,嚴白虎是很快就把戰場上的局勢給分析得清清楚楚。
毫無疑問,嚴白虎現在要做的,就是防守,在沮授等人到來之前,是要盡可能的減少己方部隊的損失。
而在明確了這一點之後,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要如何防守?而防守的重點,則是在於如何保護好中了“擾亂”計謀的於詮、紀靈,以及嚴輿,這三支部隊。
對此,嚴白虎也是很快就有所發現,從其係統地圖中可以看到,於詮、紀靈、嚴輿三支部隊,其站位還是靠得比較近的,其中,於詮和紀靈的部隊,更是貼在了一起。
而就算是嚴輿的部隊,與他們之間,其實也就隻相隔了一個“空格”而已。
這一發現,很重要,可對於這一點,其實並非是嚴白虎特意安排,在上個回合中,他本來是想要安排部隊發動進攻的,因此才讓於詮和紀靈的部隊是衝到前排去。
且,紀靈原本是位於其陣型的中前排,而於詮卻是在後排,也因此,在安排位置的時候,嚴白虎是先行安排了於詮,之後才卻確定紀靈的位置,並非是一同安排。
可最終麼,嚴白虎卻是在無意間,把紀靈和於詮安排到了臨近的位置上。
如此一來,隻需要安排一支部隊,安插到他們之間,就是能夠將他們幾支部隊完全的連接在一起。
另外,其他幾支部隊,也可以靠攏過去,雖然不能頂在於詮、紀靈等三人的前麵,因為他們前麵的位置,已經是被袁紹的部隊所占據,但卻也是可以貼在他們的斜後方,相互協防。
更甚至於,嚴白虎是發現,依靠他目前部隊的數量,他完全是可以形成一個非常不錯的防禦陣型。
此防禦陣,是一個非常緊湊的三角形,前排是有四支部隊,其中就包括於詮等三支被“混亂”的部隊。
而在第二排,是可以安排三支部隊,交錯站位,形成收縮。
再之後,依次類推,第三排是安排兩支隊伍,而在最後一排,則是一支隊伍,位於第三排兩支隊伍的中後方,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角尖。
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此“三角防禦陣”,嚴白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哪怕其中有幾個位置,目前是被袁紹的部隊所占據,但有槍兵、戟兵,還有騎兵部隊在,他是完全有能力將這幾支敵方部隊給趕出去。
而一旦形成此防禦陣,嚴白虎是非常有信心,能夠挺過接下來的幾個回合。
在這裏,也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樣緊縮是陣型會有利於防守,其實,其道理是比較簡單,關鍵就在於進攻的位置。
按照遊戲的設定,若僅僅是單獨一支部隊,那麼,敵方就有前後左右四個進攻位置,可如果是幾支部隊緊緊靠在一起,那顯然的,其進攻的位置就會變少。
既然如此,若是按照嚴白虎以前的性子,他似乎是應該要立馬行動才對,不過麼,此時的他,卻是要比之前謹慎很多,事關重大,也容不得他不多考慮一些。
也好在他沒有衝動,在經過推演之後,嚴白虎果然是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而且還不止一個。
第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其“三角防禦陣”看上去是十分完美,也確實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整體的防禦能力,但是,在個別的部隊上,卻還是有可能被對方所擊破。
就比如嚴輿的戟兵部隊,由於這支部隊在之前是一直都頂在前排,其參與的戰鬥也必然是最為激烈的,因此,其部隊的疲勞程度,是要比後排部隊嚴重很多,那當然,其部隊的戰鬥力,自然也是下降的最多。
這一點,從上一輪的戰損數值中,也能夠清楚的看出來,在嚴白虎麾下的所有部隊中,嚴輿所率領的這支部隊,是損失最多的,其死亡的士卒是超過了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