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識差異】(1 / 2)

在上一回合中,袁紹的進攻效果,在戰損傷來看,是並不算差,可從其整體效果上來看,卻是不怎麼樣,其傷害是太過平均了,完全無法對嚴白虎一方造成致命的威脅。

而在“計謀”方麵,於詮等人已經是恢複到了正常狀態,如此,田豐、郭圖、許攸三人,自然是要從新施展,但這一次,他們三位謀士的選擇,卻並沒有像上次那麼統一了,是出現了一些變化。

首先是田豐,相比於其他兩人,他的智力值乃是最高的,可他卻是異常的穩妥,也是他們三人中,唯一一個沒有變化的人,依然是對嚴輿部隊施展了“擾亂”。

沒什麼懸念的是,其計略的成功了,以嚴輿的智力值,也是根本沒有多少反抗的能力,是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

而郭圖和許攸,他們兩人可就沒有那麼老實了,當然,這並非是貶低他們,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性格與田豐不同,有各自的打算而已。

此外,他們兩人雖然是達不到一流謀士,但也算是二流謀士中的佼佼者,智力自然是不差。

就好比在上一個回合,不管是田豐,還是郭圖與許攸,經過他們的判斷,都是選擇使用了“擾亂”。

這當然也不是他們隨意為之,而是因為,他們都是認為,在當時的局麵下,讓嚴白虎一方的幾支部隊陷入混亂狀態,是對他們最為有利的。

如果嚴白虎直接放棄了於詮等三支主力部隊,那麼,袁紹便是可以為圍而殲之,在戰場上獲得巨大優勢,更甚至於,可能就因此將嚴白虎擊敗。

而如果嚴白虎沒有放棄,那麼,為了保護於詮等三支部隊,他就必須回身反擊,如此,也就把所有部隊都留了下來。

當然了,這是以田豐等人的角度所分析出來的結果,且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當時都發現了嚴白虎犯下的嚴重錯誤,繼而認為自己一方已經有了巨大的優勢。

這樣一來,用“擾亂”將於詮等人控製住,不管是嚴白虎選擇放棄,還是選擇回身反擊,都必然是對袁紹一方有利。

但他們顯然也是沒有想到,在接下來,嚴白虎的指揮會如此的精準,居然是在十天的時間內,就完全了一個接近於完美的“三角防禦陣”。

這也就讓他們原本的打算給落空了,雖然的確是把嚴白虎的部隊給拖延住了,但卻無法對其造成根本性的殺傷。

而田豐的想法,或者說是他的性格,是讓他認為,即便是嚴白虎在上回合做出了非常好的應對,但在整體的局勢上,他們一方還是占據這優勢,隻需要繼續進攻下去,就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

但郭圖和許攸兩人,他們的想法,比之田豐,卻是有一些偏差。

可以看到,郭圖選擇施展“計略”的目標,是變成了太史慈的部隊,且使用的極略,乃是“偽報”,而並未之前的“擾亂”。

他的想法,到並不難猜。

首先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他應該很清楚,太史慈的戟兵部隊,絕對就是嚴白虎一方的核心。

如此,一旦太史慈中了“偽報”之計,帶領部隊返回高唐港,那麼,在這戰場上,必然是會對嚴白虎一方造成巨大的麻煩。

而許攸呢,他的做法,比前者是還要逃脫一些,但他的想法,卻是大概與田豐類似,也就是認為,他們一方已經是在戰場上獲得了優勢,隻需要盡快的將對方的部隊消滅即可。

此外,他還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僅僅隻是一個回合,於詮等人的部隊就恢複到了正常狀態。

這也就是說,如果他繼續使用“擾亂”,那麼,其作用也僅僅隻能持續一個回合而已,並不能起到長期有效的作用。

據此,許攸是認為,既然使用“擾亂”計略是如此,那麼,就算使用“偽報”,也是作用不大。

也因此,許攸是有些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一個不太常用的計謀,那就是“內訌”!

“內訌”,其效果並不難猜,顧名思義,當其施展成功之後,會讓目標陷入“迷亂”狀態,對友方的部隊發動一次普通攻擊。

而從其效果上,也是能夠猜出,其“內訌”計略,是有施展條件的,那就是,在目標部隊的周圍,是必須要有一支友方部隊。

這一點,按照嚴白虎目前所布置的陣型,到是非常符合,而且無論那一支部隊,都是滿足了這個條件。

而許攸之所以選擇“內訌”,之前也是說過了,就是想要盡快的消滅嚴白虎的部隊,也因此,他所選擇的目標,就是紀靈。

這一個選擇,按照他的想法,到也是沒錯,畢竟,紀靈的槍兵部隊,確實是嚴白虎一方,除了太史慈之外,攻擊力最強的一支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