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白虎並沒有意識到,在最近這段時間內,他是有些自負了,遇到了問題,他甚至都沒有與田豐等人進行過商議,便是自行做出了決策。
之所以會如此,其實,就是因為嚴白虎這一路走來,雖然是頗為艱險,但他卻是未嚐一敗。
而這,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嚴白虎的判斷,使得他有些盲目的自信了。
沒有疑問的是,在戰爭中,盲目自信,是必然要付出代價的。
於264年3月初,率先一步完成集結的劉備大軍,是極其果斷的選擇了出征,而在這個時候,嚴白虎與孫堅,甚至都還沒有真正動手。
而劉備可是在江陵集結了二十萬的部隊,哪怕他是留下了一部隊,其此次出征的部隊數量,也是達到了十五萬。
這麼大的動靜,身附係統的嚴白虎,自然是能夠知道,他也立即就做出了反應,破格提拔了徐晃、李典、於禁三人的職位,加強了許昌的部隊訓練。
甚至,在一個月之後,為了防止被劉備偷襲,嚴白虎是提前讓徐晃等三人,率領部隊前往許昌於新野的交界處。
這也是他早就想要的對策,依托峽穀,用少量部隊,將劉備的部隊給拖延住。
而轉過頭來,到了此時,孫堅也是在廬江城內集結了超過十五萬的部隊。當然,相比於劉備來說,孫堅的這十五萬部隊,可就已經是他目前的全部家底了,一旦戰敗,後果是不敢設想。
這也就是嚴白虎等待多時的機會,當即是不再猶豫,親自率領第一軍團,共八萬部隊,從壽春出發,直奔廬江而去。
隨後,早已經返回壽春,並修整了一段時間的第二軍團,也是緊隨其後,全軍出征,共計六萬餘騎兵。
如此一來,在兵力上,嚴白虎是絲毫不比孫堅少,並且,非常關鍵的是,在補給能力上,他是要比孫堅好很多。
也因此,在出征的時候,嚴白虎是非常有信心能夠打贏這一次戰爭,繼而吞並孫堅!
可很快,嚴白虎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勁了,不管是許昌戰場,還是廬江戰場,可都是沒有按照他之前所預計的方向在走。
首先說許昌戰場。
在一開始,嚴白虎還頗為自得,因為,劉備確實的派了不少部隊,登陸了新野,繼而對許昌發動了攻勢。
可由於嚴白虎是早有準備,且是通過係統,提前發現了對方的動靜,如此,依靠徐晃、於禁等三人,可以說,是頗為輕鬆的將劉備的部隊給擋住了。
而且,在雙方經過了第一輪交手之後,從戰損上來看,嚴白虎是絲毫不吃虧,哪怕對方的主力將領,乃是天下聞名的關羽,可徐晃他們,也依然是沒有在他手上吃虧。
既如此,在背靠許昌,補給充足的情況下,徐晃等人完全是可以將劉備的部隊給阻擋在外,直到對方糧食耗盡,又或者是知難而退,都不可能踏入許昌境內一步!
可與此同時,嚴白虎其實也是發現了一些不正常的地方,就比如,劉備的部隊,好像是比他預想的要少一些,又比如,張飛、趙雲等超一流的武將呢?為什麼沒有看到他們?
一時間,嚴白虎是想不明白,而又因為在廬江戰場,他是即將要與孫堅交戰,也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考慮清楚這個問題。
甚至於,在這個時候,嚴白虎是存在僥幸心理的,他猜測,劉備可能是在“放水”了。
他會這麼想,到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劉備與孫堅現在是同盟關係,但若是能夠擊退嚴白虎,那麼,他們很快就會回到敵對狀態中。
既如此,劉備在做足了姿態後,稍微放放水,收斂一些部隊,也是無可厚非。
但很顯然的,隻要嚴白虎仔細的去想一想,就會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怎麼可能會故意放水?
從劉備的視角來看,他其實是非常清楚,現在,阻擋他一統天下的對手,是有且隻有他嚴白虎。
至於孫堅,又或者是曹操,他們的實力,都是要差了不止一籌。
也別看孫堅目前好像是有崛起的勢頭,可實際上,在這之前,他劉備才是真的在偷偷的放水,其目的,正是為了與之聯盟,共擊嚴白虎。
因此也可知,對於劉備來說,也不管他孫堅是能否頂過這一次,是損失摻重呢,還是有所保留,這都不重要,隻要能夠擊敗嚴白虎,那麼,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如此,將嚴白虎視為自己最大阻礙的劉備,怎麼可能會放水呢?
再者,實際上,光看留劉備所籌備的二十萬大軍,也是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看出他的決心,否則的話,他何必如此決絕,甚至將整個荊州境內的部隊,都集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