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資優生(1 / 2)

我們該上些什麼課程呢?你三歲時,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不太相信什麼起跑點一定要跑得比人家快的話。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不隻是馬拉鬆,還是障礙賽。太早跑的話,很容易累。

我曾經帶你試上一些別的媽媽說“孩子一定會變聰明的幼兒課程”,隻是希望你有一些朋友。後來我才知道,交朋友這件事對一個幼兒來說,也是強迫不得的。三歲以前,孩子多半在“我行我素”的階段,就算可以跟朋友玩在一起,也是默默各自為政。一位兒童心理學博士曾笑說,很多媽媽在三歲前擔心孩子孤僻,是多此一憂,人類對朋友有感覺的時間本來就沒那麼早。所謂朋友道義,更是青少年時代的產物。

說實在的,或許現在受教育沒那麼難吧,我看到的不少幼教師資,有的口齒不清,有的寫的字比小學生難看(希望隻是特例)——我還遇到一個麻煩,就是很多人都會說,他看我的書長大,所以當我在旁邊陪你時,老師也很緊張。

我放棄了那些我覺得挺可笑的幼兒腦力開發課程。

不久前,有個大陸的孩子在自己的網誌上發表了文章,說他其實想要休學,這輩子隻想和心愛的女孩過日子。他說他沒有遠大理想,因為曆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理想的人造成的。他說,每天都在上課,寫作業,排名次,實在沒有意義。

他是個資優生,跳級生,十歲就跳了很多級念中學一年級,什麼比賽都獲獎過,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兒童。

真是個早熟的孩子。他說的話也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我隻想幫他多加幾個宇:曆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政治”理想“卻沒有同情心”的人造成的。

我也很同情他。我一向不主張大人鼓勵小孩跳級,以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同齡孩子優秀。跳這麼多級,他一定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都比他大,大家在談戀愛的時候,他隻能當小信差。大家在青春期,他卻還在兒童期。

很多成長是不能因為成績優秀就跳級的。就算有從小長大的朋友,也一定很難再和早熟的他溝通了。

我好怕一個孩子,永遠表現得很優秀,受人讚美,卻沒有辦法度過一個心情鬱悶陰雨的清晨,或一個在酒精渲染下低潮的午夜。

成就與學校無關

最近,我畢業的高中正在辦“畢業三十年重聚大會”。除了剛考上大學時,我們辦過一次同學會之外,三十年來全班沒有重聚過。我笑說,那是因為班上完全沒有男生的緣故,異性相吸,同性嘛,都各奔前程,不再回首。

一出社會,大家都忙,沒有人登高一呼,就沒有碰麵的動力。大家都三十年不見了。我找到了以前和我很要好的同學們。我有好多感觸。

有些人以前很內向,現在是善於公關的女強人;有些人以前非常優秀傑出,但大學畢業後就心甘情願走入家庭當主婦,她們的孩子比你大上二十歲;有些人在美國,自嘲要靠台灣的連續劇才能打發好山好水好無聊的日子;有些人因為孩子有一些天生的問題,變成家中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有些人本是運動健將,後來身體卻出現極大的問題:有些人本來看似愛情絕緣體,卻領先大家生了好幾個孩子。有人還沒結婚,有人老早離婚。有人還在找工作,有人快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