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有人說,張興旺等人能在江龍賓館圍堵住周正群,是縣長徐大龍的安排。徐大龍不承認,周正群也不願相信。
當時的情況是,周正群剛走下車,還沒來得及跟前來迎接他的江龍縣接待辦主任打招呼,望天村的村民就圍了過來。至於望天村的村民事先藏在哪兒,他們怎麼就能一眼判斷出車子是周正群的,接待辦主任說不清,賓館保安說不清,縣長徐大龍當然也說不清。周正群事後說:“群眾有事情,就讓他們直接來,別攔啊擋啊的,不好,這不像是我們黨的作風。”
這話是衝春江市常務副市長說的。見村民圍過來,第一個跑上前阻止的,就是這位副市長。“都一邊去,這兒是賓館,不是自由市場。”副市長不喊這句還好,這麼一喊,望天村村民不答應了:“賓館怎麼了,隻許你們當官的進進出出,不許咱老百姓邁進一步?”說話的就是張興旺。
周正群掃了一眼,見找他的村民有十七八個,他笑著說:“陣勢還蠻大的嘛,是到上麵說還是就在這兒說?”
“就在這兒說。”張興旺很激動,他穿一件舊T恤,外衣搭在胳膊上,腳上是一雙破膠鞋。
“好,進大廳吧。”周正群說著,就往大廳去,身邊的春江市副市長急了:“周副省長,你可千萬別聽他的,他是——”
“他是什麼,老虎還是獅子?”周正群臉上露著笑,不怒而威的目光緊盯在副市長臉上。那位副市長不敢阻攔了,不過他還是狠狠瞪了張興旺一眼。
談話便在大廳進行。一開始,張興旺等人的言論很過激,先是罵地方**,接著罵那些通過擴招騙他們錢的人,罵著罵著,張興旺冷不丁說:“省長我問問你,你家裏要是有三個孩子,花十多萬供出來,沒事幹,你心裏著急嗎?”
周正群沒急著回答,他在聽,張興旺等人到底要說什麼?
“他家的孩子能沒事幹?龍生龍,鳳生鳳,他的孩子就算不用念書,也一樣當官兒。”有人揶揄道。張興旺衝身後說怪話的矮個子瞪了一眼,回過目光,繼續跟周正群說:“我們不是胡鬧,也不是不講理,我們就是想問問,當初**說的話,還算不算數?”
“**答應你們什麼了?”聽清他們還是為擴招的事來,周正群心裏有了底,臉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許多。
“答應的很多,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說著,張興旺打開自己的包,從裏麵拿出厚厚一摞材料,邊翻邊往周正群手裏遞。
“這是市上的文件,這是省裏的,這是大學的招生簡章。還有,這是當時的報紙,你看看,上麵寫得多好。”
這些東西周正群不用看也知道,全國性的擴招發生在1999年,當時的背景很複雜,原因也多,周正群印象深的有兩條。一是緩解勞動力就業壓力。有觀點認為,通過擴大城鎮高中或高校招生規模,可延緩部分勞動力進入就業隊伍的時間。另一方麵,教育專家和教育部門也多次發出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呼聲,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打破原有限製,給高校更多自主權,讓更多被高考關在門外的學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多種思潮的影響下,教育主管部門開了口子,出台了擴招政策。但許多配套政策在操作層麵上根本來不及運作,地方官員把籌建和升格學校作為**政績和標誌性工程,就為擴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情已過去十幾年,關於高校擴招利弊的爭論仍在繼續,各種觀點仍在激烈交鋒,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的孩子在擴招中上學了,而且是掏很高的學費上的,如今孩子就不了業,他們發出這樣的質問是能理解的。
問題是,這是一個大課題,周正群解決不了。
張興旺手裏拿的,就是當時江北省教育廳廳長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篇新聞報道,那篇報道周正群看過,省上許多領導都看過,它被稱為江北教育界的一件荒唐事。麵對記者的提問,教育廳廳長竟極為肯定地說:“通過擴招進去的學生,**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正在啟動跟擴招配套的就業工程,相信等他們畢業時,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