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彈指千年,五帝治世(1 / 2)

自此,巫門與道門一戰,變算是落下了帷幕。

而人族之中,人皇顓頊,自從收服了東夷族,便部下了命令,禁製洪荒各族在崇尚巫教,而各族祭拜者,必須是人族的聖父廖飛宇以及聖母女媧,由於各族攝於此時炎黃部落的威名,是以盡皆拜服,自此,炎黃部落威震洪荒,四海臣服,人族也真正的迎來了大興之日。

如此,百年時間轉瞬即逝,顓頊年老之後,自覺以無精力,在統領人族各部,於是遍訪族中賢德之人,後來發現,自己的侄子帝嚳,聰明伶俐,賢德大才,是可托付重擔之人,於是顓頊便將皇位禪讓給了帝嚳。

這帝嚳,少小伶俐,聰明好學,十二三歲的時候,其賢明之名,便以傳遍洪荒各個部落,像傳,這帝嚳出世,乃是因為其母偶踏巨人腳印,方才產下帝嚳,是以,顓頊傳位帝嚳之時,人族之中少有不服者。

這帝嚳上位之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帝嚳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帝嚳以前,人們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藝畜牧沒有一個科學的時辰順序,嚴重製約了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帝嚳爻策占驗推算曆法,窮極變化,頒告天下。

帝嚳時代可謂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國方略是:“德莫於博愛於人,政莫高於博利於人。政莫大於信,治莫於大仁。”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後世《史記》說他“普施利物,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知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帝嚳在人民群眾中尤以誠信而著稱。“嫁女盤瓠犬”的故事曆數千年而不衰。說犬戎房王作亂,帝嚳征而不勝,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頭者,可得千金,封萬戶,賜帝女為妻。後來,一個頭狀如狗頭的人叫盤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級,帝嚳即履行諾言,嫁女封邑於盤瓠犬。帝嚳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為天下人所景仰,為曆代帝王所推崇,時至今日,仍有積極意義。他明識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儀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嚳治民,像雨水澆灌農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人不順從歸服。

帝嚳娶了兩個妻子,訾氏女所生的兒子叫摯,陳鋒氏女則生下了放勳。帝嚳退位後,摯代立。但摯是個短命鬼,上任不久就死了,於是大家推舉放勳繼任,改稱號為堯。

在堯的命令下,大臣們根據日出日沒的規律以及周天星辰的分布,製定了最初的曆法,並按照節氣指導民眾生產與遷徙。製定了一年的長短為三百六十六日,又設置閏月調整四季。春分日,白晝與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春之時。這時候,民眾分散勞作,鳥獸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別步驟安排夏季的農活兒,謹慎地幹好。夏至日,白晝最長,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夏之時。這時候,民眾就居高處,鳥獸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穀,恭敬地送太陽落下,有步驟地安排秋天的收獲。秋分日,黑夜與白晝一樣長,玄武七宿中的虛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秋之時。這時候,民眾移居平地,鳥獸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晝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冬之時。這時候,民眾進屋取暖,鳥獸長滿細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堯真誠地告誡百官各守其職,各種事情都辦起來了。

堯漸漸年老,就與臣子商議繼任者人選,臣子中有人上前推舉虞舜。虞舜名曰重華,是有虞族人。重華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

重華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在重華的生母死後,又娶妻而生子,名叫象。瞽叟心術不正,繼母兩麵三刀,弟弟桀傲不馴,頑冥不靈,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裏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瞽叟偏愛象,於是象母子為了獨占家產,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舜在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