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叫林千軍(1 / 3)

我從23歲起,就在解放軍總參二局裏做事。

上世紀80年代的總參第二局(軍情局)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廣安門附近一棟偏僻的小紅樓,不怎麼當街,大院子圍著,沒掛牌子,門口有荷槍實彈、神情嚴肅的士兵站崗,出入要查驗證件。

如果是在其它城市,這樣的單位一定是人們路過都要快走幾步,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的所在,但是在京城裏,遍地都是這樣的保密單位,所以並不怎麼引人注意。

在這裏做事或者來辦事的人,個個都是板著個臉,步履匆匆的,說話都是輕聲細語,仿佛時刻都是隔牆有耳似得,所以整個院落都顯得十分地安靜。

早晨或者傍晚,樓裏的人來上班或下了工,或步行或推著自行車一起進出,大門口才會熱鬧一陣,但大樓的燈光總是經常會有幾盞時刻都是亮著的,——那是幾年前的事了,首長發狠買了通聯客車,塗裝了軍綠『色』的大客車,都拉著軍綠『色』的窗簾,一車車地把人拉進來,又一車車地拉出去,所以除了哨兵,你幾乎看不到在這樓裏工作的人。

隻有偶爾掛著軍牌的紅旗或者伏特加轎車出入,就會停在崗亭處,然後搖下車窗,哨兵望裏麵看一眼後再揮手放行,如果裏麵坐著首長,比如姓楊的那位,哨兵就會敬禮,並注視著車子駛入大樓裏的地下停車場去。

首長說,我樣子太傻(帥),怕是當不了外派的特工,就在樓裏做個參謀吧。俗話說,參謀不帶長,打屁都不響。但樓裏的參謀,既有我這樣剛從青年軍官政治學院裏出來一臉粉嫩的『毛』頭小夥子,也有滿頭白發享受師級待遇的老情報人員,情報工作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神秘,同事們雖然都不怎麼愛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你把資料整理好,核對你送來的簡報有疏漏沒有,又親看著你將文件送到保密處去,拿了回執單回來,然後放心。

在這辦公室的氛圍下,我看《永不消逝的電波》和內部片培養出來的夢想著當邦德或者李白的工作熱情也很快消磨掉了。所以過了沒多久,首長又說我幹不了原來的差事了。

幸虧我的爺爺是老紅軍,我的父親也是軍人,情麵也大,既然進來了也就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對外處理群眾來信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坐在辦公桌前,專管我的職務。雖然沒有什麼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有些無聊。

首長是一副凶臉孔,同事也沒有好聲氣,工作氛圍就是這樣,教人活潑不得;隻有每天收發室把經過幾次梳理和業務線無關的幾乎沒有任何情報價值的社會來信送到我手上,然後由我拆開、審閱,看到了有趣的,才可以笑幾聲,日子一般就是這麼過,所以至今還記得。

這樣的日子直到那封信的到來才結束。

忘記介紹自己,我叫林千軍,我為自己代言。

1983年春天,漫天飄著柳絮的季節,我有點過敏,一路打著噴嚏去上的班。

我不好意思地和遇到的熟人打著招呼,心情多少有點煩躁。坐到辦公桌前,又翻開抽屜找出了半卷衛生紙,重重地擤了幾把鼻涕,這才安定下來。

踩著我上班的點,傳達室的許大爺瘸著腿把今天收到的郵件送到了我麵前,一五一十地當麵清點了數目,我簽好了回執單,意猶未盡地再打了個大噴嚏,半溜鼻涕又跑了出來。

許大爺看著我笑笑,沒做聲,拿著回執單一瘸一拐地走了。

我懊惱地拿紙擦了擦鼻子,深吸一口氣,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的工作內容並不複雜,拆閱寄到局裏沒有明確收信人名的信件和郵件,再根據其價值上報;再就是拆閱或者檢查那些涉軍的沒有明確收信人名或者無法投寄的可疑信件,再根據其價值上報。

這需要狐一樣的眼力和豬一樣的嗅覺去發現。

我的前任就是從一堆群眾來信中發現了一個間諜網絡的線索,立功受獎,榮調到別的部門去了。現在輪到我來了,我特麼都要瘋了,這不是人幹的事情。

譬如有位大爺,給軍委寫信,『操』心出主意,從福建開始挖地道,挖啊挖啊,一路挖挖挖,挖到台灣去,隻要鋤頭揮得好,活捉蔣介石,解放台灣島。

還有一位中學生,自稱發明了可以讓水變油的添加劑,要獻給國家,但他怕他的重大發明被外國間諜竊取了,也寫信過來請求保護。

還有隔壁王師傅鬼鬼祟祟象特務,老是圍著女孩子晾曬的內衣轉;對麵的周大哥唱歌哼哼哈哈聽不清楚,像是在練莫爾斯密碼;蔣先生見人總是習慣揮手象軍禮;王同誌老是說別人太年輕;給長城刷上油漆,這樣可以在太空中看得更清楚;在喜馬拉雅山打個洞,讓暖濕的季風吹進塔克拉瑪幹沙漠.......

還有被外星人綁架,麥田裏出現怪圈的;又被外星人綁架,地球終將屬於三體的;還有那個外國人跑到中國來抓小孩子取器官賣錢的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又說是華僑來信,又說消息得到軍方證實,嚇得小朋友老是給我們寫信,要解放軍叔叔抓壞人,你倒是讓外國人能到你那小地方去啊。

最煩的就是那些聲稱自己有特異功能,要給國家做貢獻的,一個個神秘兮兮的,可誰信啊,能不能別要侮辱我的智商。

好了,不說別的了。

開始工作。

我拿起了放在最上麵的那封信。老許,就是許大爺,會按照信封上提供的信息,按他認為的重要『性』分門別類,把重要的放在最上麵,讓我能第一時間看到,他做得隱秘,但如果這都不能發現的話,那我的四年情報專業就真的是白讀了。

讓我看看,這封信能放在最上麵會寫些什麼?

地址一欄寫的是: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情局。

收信人是:局長。括弧,親啟,反括弧。

寄信人一欄寫的是:桂北省楊城市8341部隊餘則成。

這就真的有點意思了,我不由開始用了心。搓了搓手,先拿起信來仔細觀察一下。

這是一封民信。用的是普通的白紙信封。不是牛皮紙的軍用信封,因為信比較厚,寄信的人怕超重,所以奢侈地貼了六張長城郵票,上麵蓋著楊城市的郵戳。

我舉起信對光照了照,捏了捏,軟軟的都是信紙,應該有10張左右,這是一封長信,裏麵應該還有獨立的包裝,不是就一疊紙直接通在信封裏的,看來寫信的人很細心。密封處塗了一層厚厚的膠水,以致都溢了出來,被擦掉後在信封上留下了一溜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