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就是經過許家一事後,浩初的性情越發冷漠起來,很有前世的風采。
於是除了麵對家人之時稍顯溫情外,浩初幾乎對任何人都開始冷若冰霜,以此來保護自己,盡管憑他的先天之息與武功並不需要如此……
今生張翠山夫婦沒死,又因為張三豐學過白駝山莊的化毒功法,故張無忌沒必要在武當山待到兩年後,才開始下山,提前就開始了蝶穀之行。
但是命運的輪盤不會因張無忌而有所改變,它的依舊在轉動著,就像早期抗元大將周子旺的兵敗比之原著提前了許多,常遇春帶著周子旺的獨子過上了被追殺的生涯,更深受內傷,一路行至漢水之畔。
漢水貫穿襄陽,不過今生這裏可沒有了擺渡的船民漁夫和周芷若,以及救命的張三豐,所以常遇春是在劫難逃啊!
從武當山去蝶穀,漢水可一點都不順路,所以甭指望張翠山等人可能會碰上常遇春,並順手救他,從根兒上就不可能!
不過張翠山等人不可能,不代表浩初不可能啊?
因為許家的毫無人性,讓浩初生出一種跟他們作對的念頭,隻是作對,而不是消滅,他要讓那群宋人看清楚這些名為許氏,實為趙氏一族的險惡之心!
故從十年前,浩初也暗暗組建了勢力,和明教基層反元勢力、許家所控反元勢力打擂台,一個是反感(薛琪緣故),一個是憤怒(自身緣故)。
是以能見證反感者的滅亡,憤怒者的發火,浩初還是相當愉悅的。
周子旺剛好是許家所控製的,所以他既屬於反感陣營,亦屬於憤怒陣營,得知其最後的一個手下與兒子被元人追殺,浩初豈能不去看看?
結果,浩初自己出手救下了常遇春以及周子旺的獨子——周柏。
救他們不是因為浩初有多少的善心,而是因為周柏的臉,長的與周易很是相似,單從背影以及側臉像極了兒時的周易,這怎能不讓浩初起疑?
越是聰明的人,思緒越是繁多,所以初見周柏,浩初就思考了許多的東西,他到不認為周柏是自己阿爹的私生子,可是這件事不能不查。
浩初知道自己阿爹是有家族的,不過鬧掰了,所以浩初懷疑周柏,或者說周子旺和阿爹應該有聯係,不然為什麼他們的兒子如此相似,加上同樣姓周,浩初有理由懷疑……
周易長的像周文涵幼時,這是周文涵自己說的,但周文涵並未說過族中的事,隻說自己被逐出家門了,沒必要再說,他與族中意見不合……浩初聽得出每次談及此處阿爹的低沉,嘴上說不在乎,但內心還是很在意的……
所以作為他的兒子,浩初有必要查清楚周子旺、周柏與阿爹的關係,說不定到時候還能給阿爹一個驚喜呢!
……
“大哥哥,你叫柏兒武功吧?”
周柏與常遇春救下後,浩初有理由的順手給兩人治療了一下。畢竟要調查總要先知道周柏的身世啊!不能做無頭蒼蠅瞎轉!
可同樣麻煩也來了,那就是痊愈之後的周柏一直忘不了那日大發神威在漢水之畔救了他和常遇春的浩初的絕世風采,更對浩初的身手欽慕萬分,想要拜他為師,於是每日必做之事就是纏著浩初拜師,甜死人的‘大哥哥’更是不絕於口,很有故意‘賣萌’的嫌疑。
浩初當然不會收周柏,他才沒那閑心教徒弟呢!就算周柏長得像他家弟弟周易的小時候也不行,隻是像,又不是,沒必要因此就收了他!
是以周柏的求師之路任重而道遠啊!
至於常遇春,這貨身中番僧截心掌,治療對於浩初而言那是分分鍾搞定的事,不過常遇春是確確實實的明教弟子,不殺他就夠仁義的了,而救他?那就抱歉了,浩初隻願給常遇春吊著命,其他的浩初表示自己無能為……明教不是有位除了明教弟子的見死不救神醫嗎?找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