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規矩,隻有養過周歲的皇嗣,名字才能記到玉牒上。
宣武帝的一眾兒女裏,隻有七人有幸上了皇室玉牒。
七人中,四男三女,一嫡六庶。
汪弘川就是宣武帝唯一的嫡子,在他上頭,有兩位庶出的兄長,分別為皇長子汪弘平和皇次子汪弘貝,如今已是寧王和靖王了,在他下頭,還有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其中,大公主汪弘慧在五歲時就病夭了。
言而總之,新婚第二天,阮明玉第一批要見的人,就是汪弘川尚未成年、還住在宮裏的兩妹一弟。
景仁殿。
阮明玉端坐在皇後寶座,微微含笑地看著下頭,此時,正有三個衣飾華貴之人,按序朝她行禮請安,三人之中,最大的是二公主汪弘嫻,她馬上就要滿十五歲了,生了一張嫵媚俏麗的瓜子臉,肌皮水靈,膚色賽雪,唯一的缺陷是個頭有些矮,總體來說,也是一個養眼的小美人。
汪弘嫻長得水潤養眼,脾氣卻有些大,給阮明玉行禮的姿態特別敷衍。
阮明玉挑了挑眉,沒和她多言語,隻擺手叫人給她見麵禮。
最小的是三公主汪弘淑,她約摸五六歲大的樣子,生得一團玉雪可愛,嗓音既脆且甜,一看到她,阮明玉立即就想到了阮明麗小姑娘,見她臉上帶笑,規矩周正,阮明玉不免生了幾分喜愛之心。
最後一個,就是四皇子汪弘康了,他今年才九歲,因身子不甚康健,瞧著有些瘦弱蒼白。
阮明玉受過三人的拜禮,又送出見麵禮,便端著微笑臉送客,三人告退離開後,沒一會兒,等候在偏殿花廳的四個先帝後妃便來了。
先帝後妃作為寡居之人,大多時候都要待在壽康宮裏,是不好在新帝的後宮裏溜達亂轉的,隻有一些特殊情況除外,比如逢年過節時的宮宴,誕有兒女的先帝後妃,便可以出席參加,又比如現在,鳳儀宮終於迎來了它的女主人,有些地位的先帝後妃,也該過來拜見一番。
“安太妃郭氏見過皇後娘娘。”一個體態豐腴的中年婦人,一邊朝阮明玉福身行禮,一邊拿眼睛打量阮明玉,不待阮明玉開口,她已徑直笑吟吟的說下去,“皇後娘娘可真是大忙人,咱們在花廳裏都喝了三盞茶了,才終於見到皇後娘娘的尊容,真是不容易啊。”
阮明玉微微眯眼,皮笑肉不笑道:“安太妃說的不錯,本宮確實有些忙。”頓了一頓,才道,“安太妃免禮。”
皇長子汪弘平的生母,就是這位安太妃郭氏了。
她算是先帝後妃中資曆最老的一個,先帝駕崩後,因新帝的後宮無主,無人負責管製壽康宮,汪弘川便下旨,命安太妃郭氏暫時統領。
高高在上春風得意了整三年,難怪言談舉止如此隨心所欲。
安太妃站到一邊去後,又一個容色溫秀的中年婦人上前,她嫋嫋屈膝,眼睫低垂:“端太妃溫氏見過皇後娘娘。”
阮明玉暗暗點頭。
果如蕭方兩個嬤嬤所言,皇次子汪弘貝的生母端太妃,是一個禮儀周全、恪守規矩之人。
接下來上前拜見的是榮太嬪朱氏,她是二公主汪弘嫻的生母,母女兩個長得很像,都是瓜子小臉的嬌俏美人,榮太嬪的年紀還不算大,剛剛三十出頭,依舊身姿曼妙,風韻猶存。
最後一人是柔太嬪柳氏,她是三公主汪弘淑的生母,眉宇之氣平和,嗓音溫雅好聽。
至於皇四子汪弘康的生母敬太妃,已於一年前病逝了。
見完壽康宮的四大重量級太妃嬪,阮明玉依舊沒有想閑聊嘮嗑的興致,直接表示她們可以走了,端太妃和柔太嬪毫無異議的行禮告辭,榮太嬪微愣之後,也慢一拍的跟上節奏,唯有安太妃郭氏表示拒絕:“本宮盼星星盼月亮般,終於見到了皇後娘娘,皇後娘娘怎麼不多留咱們一會兒,也好說說話,多親近親近。”
阮明玉淡定微笑道:“本宮還有旁的事要忙,以後再說吧。”
誰要和你多親近,怕不是腦子有病。
安太妃郭氏掩唇輕笑,眼波婉轉道:“這偌大的後宮,如今就隻有娘娘一人,太監宮女們也都老實當著差,本宮實在想不到,皇後娘娘有多重要的事情要忙,皇後娘娘,您別是不待見咱們幾個,才要攆咱們快點走吧。”
這個安太妃郭氏,還真是……
“什麼待見不待見的,安太妃說笑了。”安太妃郭氏如此不依不饒的一直歪纏,阮明玉也好整以暇道,“不知安太妃都想和本宮說些什麼呀。”
見阮明玉被自己牽了鼻子走,安太妃郭氏頗有些得意洋洋,口內又道:“皇後娘娘不請本宮坐下喝杯茶麼?”
“安太妃方才不是說,已經在花廳喝過三回茶了?本宮恐再請安太妃喝茶,隻怕要撐著太妃了,叫本宮說,這茶就免了吧,萬一撐壞了安太妃,那就不好了。”阮明玉神色自若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