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支持南遷?那為何張縉彥意圖弑君,你沒有站出來?!你作為堂堂內閣首輔,文官第一人,竟坐視奸賊威脅朕,可見你內心是並無朕!也想讓朕葬身在京師!”
朱由檢朝魏藻德冷冷一笑說了起來,他才不會放過這個後來投降李自成的奸臣。
魏藻德一時害怕極了,繼續磕著頭:“陛下饒命啊!臣知罪!臣知罪!臣真的知罪啊!”
朱由檢懶怠理會他,直接就宣布了退朝。
......
而接下來,周遇吉、蔣德璟、張鳳翔、李國禎、王承恩、吳孟明六人便開始忙碌了起來。
南遷之事也因此正式開始提上日程。
接下來,朱由檢先讓周遇吉帶一千精兵突襲了京營現在唯一的三千禁軍,將這三千禁軍繳了械。
這三千禁軍本身就以老弱病殘為主,而不是什麼精兵,而且其領兵大將熊通已被殺掉,也群龍無首,再加上都沒什麼準備,因而也就很順利地被周遇吉所部繳械。
然後,成國公朱純臣和張縉彥的家丁自然是被全部處死。
剩下的禁軍則自行解散。
朱由檢沒打算留用這些老兵油子,這些人打仗怕死還紀律散漫,何況早已淪為了豪門大戶的雜役,根本就沒什麼打仗經驗,甚至連火器也不會操作,留著隻會敗壞軍紀。
朱由檢覺得自己將來要練兵隻能重新招募青壯流民,重新訓練。
不過,就在朱由檢下達南遷詔書後沒多久,王承恩就突然跑了來:“陛下,前閣老範景文求見陛下,以求陛下不要南遷。”
“範景文?”
朱由檢知道此人,因為《明季北略》裏記載的很清楚,這位後來在崇禎十七年二月被重新啟用為內閣大學士的閣老最後全家二十多口為大明殉節而死,他自己更是絕食而死,但朱由檢沒想到這算是忠臣的範景文居然會阻止自己南遷。
但朱由檢突然也有了主意,立即讓王承恩宣見範景文。
範景文一來就跪在了朱由檢麵前:“陛下,如今闖賊不過亂於陝西,京師無虞,應固守,棄而南遷是非良策啊,臣請陛下勿要南遷啊!不然,陛下這是要置北境子民、祖宗陵寢於何地?”
朱由檢拉下臉來,問道:“範景文你不怕死嗎?”
“若能讓陛下改變主意,臣寧願一死。”
範景文說道。
“孫傳庭已經戰死,朕最後的一支精銳勁旅被全殲,你讓朕拿什麼守京師,他闖賊雖現還在陝西,但他若要來攻打京城,愛卿認為沿途各關有幾人能守住?難道愛卿真欲置朕於險地,將來帝亡於京,而使得天下勤王者無王可勤,以致天下大亂嗎?還是你也投了闖賊,有意要逼朕留此危境,等闖賊來割朕頭顱,如此便可輕易亡我大明基業?!”
朱由檢說著就質問起範景文起來。
“陛下!臣......”
範景文一時語塞,他不得不承認的確如朱由檢所言,孫傳庭一死,皇帝陛下已無任何家當,守在北京隻是等死。
但範景文還是建議道:“陛下可令太子去南京監國,而陛下固守京師,臣願為陛下重新募集兵馬。”
“太子年幼,若朕殞命於京師,他如何獨撐危局?國庫已無存銀,而內庫不過七萬兩,哪有餘錢練兵,何況已來不及,南遷之事,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再勸,愛卿既不願朕棄京師,朕有意托付愛卿替朕守北境之地,留守京師,愛卿可願意?”
朱由檢說著就問了一句,他見範景文就是想在大明留下一位靠得住的大學士,這樣也好為自己南下重整兵馬爭取更多的時間,不然,自己如果真的拍屁股走人,不留個有地位的人在這裏坐鎮,也的確會使得整個北方陷落的更快。
範景文沒想到皇帝陛下讓自己留守京師,但他也知道皇明不可違,也知道如果皇帝離開京師,的確需要一個人留在北方坐鎮,也就回道:“臣願為陛下留守北方,要麼城陷,要麼臣死!”
“愛卿果然忠誠可嘉!”
朱由檢說著就親自扶起了範景文,然後看向王承恩:“擬旨,起複範景文為華蓋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師,令其督師北直隸、山西、陝西、山東、遼東諸地兵馬,上述地域文武官員悉聽其節製,有便宜行事之權,可先斬後奏,留守京師。”
朱由檢給範景文的權力很大,簡直可以說是北方王,不但軍政大權一把抓,甚至還能先斬後奏,但其實到現在這個情況也沒什麼意義,因為崇禎一走,大明現在根本沒任何兵馬可以指揮。
但範景文也隻能臨危受命,開始籌集錢款,招募願意留京的民眾守衛京師。
而南遷籌備處方麵,蔣德璟這裏則按照朱由檢的吩咐開始正式確立了南遷的行進地點與時間安排。
而兵部左侍郎張鳳翔則升任兵部尚書,並總督京畿、山東、河南三地,且通知順天巡撫與保定巡撫等安排各地官員準備沿岸糧草與船隻,以及保證運河附近安全。
李國禎則帶著朱由檢給他的內庫最後七萬兩裏的五萬兩以及五千石糧食去京城中招募民夫,組成臨時承擔搬遷功能的民夫,且由周遇吉妻子汪氏領兵五百協助,以防範招募民夫中混入建奴或闖軍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