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吳三桂真這麼說?”

多爾袞問著洪承疇。

洪承疇頷首稱是。

多爾袞使勁地捏了一下手,然後刮了一下眉頭,才站了起來,說道:“這個朱由檢不簡單啊,居然還留了這麼一手。”

“但也是徒勞。”

多爾袞說著就冷冷一笑:“吳三桂麾下不過數千家丁,不過僅僅能擋住我大清的鐵騎一時,而擋不住一世,本王不相信他吳三桂不會識時務,不知道他的數千關寧鐵騎已非大清之敵,他這是在坐地起價。”

“王爺聖明!”

洪承疇奉承了多爾袞一句,就附和道:“吳氏與祖氏乃遼西將門,世代聯姻,整個遼西地區,所有的莊田皆是他們兩家私田,所有的農戶皆是他們兩家奴隸,早已類同藩鎮諸侯,但現在祖氏一門祖大壽已投降我大清,僅吳門一族,難擋我大清大兵攻勢,他吳三桂除非真能放棄遼西莊田歸順李自成或南下投靠他的皇帝崇禎,否則他隻能投降我大清,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守住他們在遼西的家業,何況就算他吳三桂不願意投降,他的那些世代在遼地的部將也會逼他投降,他吳三桂是識時務的,不會看不明白這點。”

“洪先生高才!”

多爾袞也笑著說了一句,然後嚴肅地對洪承疇命道:“你再去見他!同時,我會派正白旗與正黃旗、鑲黃旗包圍進抵寧遠山海關一帶,你告訴他吳三桂,要麼投降我大清,我大清可以讓他封疆永鎮,裂土封王,否則本王必屠他遼西將門!”

十日後,洪承疇再次見到了吳三桂,並傳達了多爾袞的意思。

吳三桂聽後勃然大怒,指著吳三桂:“洪承疇!你是何意思!敢威脅本王!”

洪承疇隻淡淡一笑:“平西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但請平西王在殺洪某之前再仔細考慮考慮,為你麾下遼西諸將考慮考慮,為這些靠你生活的遼西百姓們考慮考慮,攝政王的大兵就在城外,難道平西王真的要等我大清攻入了城裏才肯簽城下之盟嗎,到時候,平西王隻怕您就不是平西王了,而是階下囚,而遼西自然也不會是你的了。”

“哼!”

吳三桂頗為憤懣,但他也知道洪承疇說的有理。

所以,吳三桂在沉默片刻後,說道:“本王可以投降,但本王有條件。”

“平西王請講。”

洪承疇回道。

“第一、如你們所言,允許本王永鎮遼西;

第二、承認大明皇帝陛下給我的“平西王”封號;

第三、我是以大明平西王的名義與你們攝政王聯盟,借你大清之兵入關剿滅闖賊,而不是投降你們大清。”

......

“答應他!”

這裏,多爾袞從洪承疇嘴裏知道吳三桂的條件後直接想也沒想地回了一句,又道:“大丈夫做事當不拘小節,他吳三桂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貞節牌坊,既然如此,那本王就成全他,等大清將來入關坐穩了天下,他吳三桂到時候不過就是芥蘚之疾而已。”

於是。

吳三桂最終還是因為想要保住自己的遼西的地盤且懼怕建奴實力而投降了滿清。

如同曆史上祖大壽會投降滿清一樣。

......

淮安。

武家墩。

朱由檢和他的中央朝廷臨時駐蹕之處。

“陛下,這是吳三桂的奏本,他在奏疏上表示,他為蕩除國賊、收複京師,迎陛下回京,已不得不與建奴聯合,並借得建奴鐵騎數萬入關,已直驅京師,言三月之內,必奏凱歌!”

王承恩這時候向朱由檢彙報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朱由檢聽後愣了一會兒,一時才苦笑了起來:“他終究還是做了漢賊!”

朱由檢說後便看向吳孟明:“將吳三桂的家眷全部押起來!男丁全部斬殺!女眷發配為奴!隨行家產全部家產籍沒!”

“陛下!且慢!”

李國禎這時候忙喊了一句,然後朝朱由檢拱手道:“陛下,臣認為,此時當不能殺吳三桂家眷,因為此時若殺吳三桂,我們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吳三桂此舉甚為狡猾,他知道自己如果直接投降建奴,自己家眷肯定會被陛下您報複,所以他用了借建奴兵為陛下您收複京師的借口;

陛下此時若報複他,倒顯得不是在報複漢賊,而是在陷害忠良,若陛下此時殺吳三桂家眷,吳三桂也就有了直接投降建奴的理由,以臣看,現在不宜殺吳三桂家眷,隻能繼續穩住吳三桂。”

“此事不準有異議!朕早就對他吳三桂下過明旨,敢放建奴入關,朕必殺他全家!朕乃天下之主,絕不能有戲言!”

朱由檢冷冷地回了一句。

“陛下三思,臣認為襄城伯說得對,或許吳三桂隻是聯虜平寇,而真未投降建奴。”

張鳳翔也在這時候替吳三桂說起情來。

朱由檢笑了起來:“諸卿還看不明白嗎,當今天下,於大明威脅最大者是誰,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張獻忠!是多爾袞,是建奴!

建奴與遼東士族勾結,又聯合了蒙古,還征服了朝鮮,如今其內部儲位之爭已定,建奴已無內憂,又當是其對外擴張之時,何況自孔有德等擅火器者降清後,八旗兵如今已了有攻城利器紅衣大炮,可以說如今的八旗不但野戰無敵,攻城也已無阻礙,一旦入關,誰可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