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清江浦的土改順利地推行了下去,一些土豪惡霸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各新設屯堡的水利設施也已開始整修,以臣看,也就一年,這清江浦就能成為我大明中央處直接管理的第二個糧食基地。”

在中央處會議上,內閣首輔兼輔政大臣蔣德璟向朱由檢彙報了清江浦的土改進展。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清江浦與武家墩不一樣,武家墩一開始是荒野,沒有佃戶也沒有劣紳土豪,所以分田於民,沒有太大阻礙,清江浦是有佃戶和土豪劣紳的,所以清江浦的土改得作為一個經典案例來研究,因為接下來,大明的土改工作除了對因兵災人禍而被拋荒的田地進行複耕均田,還要對沒有遭受兵災人禍且未拋荒的土地進行改革,以抑製土地兼並現象。”

蔣德璟連忙稱是。

從朱由檢決定南遷開始,蔣德璟就在朱由檢的影響下接受了土地兼並導致天下紛亂的理論。

何況,朱由檢在上次的中央處會議已經明確了以後大明帝國執政的六項綱領,其中一項綱領就是“富我漢民”,目的是避免天下漢民再因為饑寒問題而造反,也避免天下漢民因此背離大明。

而在蔣德璟看來,欲富我漢民,隻能平均地權,分田於民,使民有田可耕。

畢竟蔣德璟這個傳統士大夫眼裏,農業才是天下之本。

所以,蔣德璟也很支持皇帝陛下這樣做。

朱由檢也沒有否認蔣德璟以農為本的思想,不然他也不會提出讓蔣德璟替自己去平均地權,去搞土改。

因為曆史經驗告訴朱由檢,中華的確是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任何革命和改革如果忽略了農民,都會失敗。

而農民最大的需求就是有地可種。

所以,朱由檢也承認隻有讓農民得到實惠,才能發動農民,才能真的能整合天下人數最多的農民階層,為自己實現抵禦建奴的勝利。

但這個時代的大明已經處於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商品經濟已經開始發達起來,所以也不是沒有重視商業的官員。

“陛下,清江浦是因葉氏、竇氏等縉紳鹽商家族涉嫌欺君,而被抄家滅門,故其在清江浦的田產才為朝廷所有,而朝廷因此才得以可以在清江浦實行土改,但對於許多未犯法的縉紳富商,以臣看,恐怕不能擅奪其田,甚至是強行贖買,如此,必會遭到這些縉紳富商抵製,而不利於我們團結一切之力量抵禦建奴的初衷。”

張鳳翔這時候說了起來,他沒有蔣德璟那麼理想主義,隻知道支持皇帝搞土改,他的確擔憂皇帝自己搞土改,卻背叛了天下所有的統治者,而偏偏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統治者,皇帝陛下一味土改等於也失去了自己的統治根基,畢竟會導致所有的統治者即士紳們不再支持皇帝陛下。

所以,自思作為皇帝朱由檢輔政大臣的張鳳翔覺得自己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擔憂來。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朕也知道,所以土改工作隻能循序漸進的來,不能操之過急,隻要縉紳富商們不犯事,朕也不會不顧王法,大明以後要推行法治,而一切法皆由朕定,即天下人需隻聽朕一人號令,朕不會擅改朕自己定的王法,何況,朕擬定的治國綱領之一是富我漢民,而富民的方法不應隻是使民有田。”

“陛下聖明!”

張鳳翔回了一句。

隻要皇帝陛下不強行土改,他就放心了許多。

而蔣德璟卻聽出了皇帝陛下要發展商業的意思,因為天下百姓從事的職業無非就是士農工商,能使民富者,除勤勞耕作外,便是經商了。

但作為一名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大夫,蔣德璟一直秉信重農抑商才正確的政治原則。

所以,蔣德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為使耕者有其田才是中興大明之根本,而其餘皆為末技也!大明到如今地步,皆因農不為本、商人操縱朝堂所致,以至於朝廷田賦日減,國庫收入因此日漸空乏。”

“元輔此言差矣,朝廷雖田賦日減,國庫日漸空乏,但天下百姓卻因此得以富貴,此皆因百姓從商而得利之故,至於朝廷田賦收入減少,以臣看來,非百姓從商之過,而是大明稅政當改,以往朝廷稅政重農賦而輕商稅,是因國初天下百業皆為農事,而如今商業發達,自然當重商稅而輕農賦。”

張鳳翔反駁起蔣德璟來。

蔣德璟看了張鳳翔一眼,說道:“陛下,臣認為,張公所言,倒也算是中肯之言,但天下從商取利者多為權貴士紳,張公覺得朝廷能從其身上加征到商稅嗎?”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7062/69182465.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