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按照朱由檢這道旨意的意思。

官員配合不力就會革職貶謫到蠻荒之地,這與處死沒有區別,甚至還要更痛苦。

自古以來,不知道多少文人官員因為貶謫而客死他鄉。

畢竟這個時代醫療條件不發達,又都是依賴宗族社會生活,一旦背井離鄉去偏遠之地,大概率會死在他鄉,很難活著回來。

所以,很多官員寧肯被處死也不願意被貶謫到偏遠之地。

但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將這些不聽話的文官貶謫到偏遠之地則是改變偏遠地區落後狀況,促進文明一統的不二法寶。

畢竟這個時代的文官就相當於知識分子。

貶謫文官到偏遠之地,就相當於讓知識分子下鄉。

這樣既能帶動落後地區的教育狀況,也能改變落後地區的生產力落後的情況,最重要的是促進漢化,促進改土歸流。

有利於落後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對於國家而言,是有長遠利益的。

要是聽憑這些文官自願,自然沒幾個有才能的文官願意去這些地方。

通過貶謫強製其去這些地方造福百姓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當然。

流放這些士族子弟,也就相當於遷徙這些富戶到偏遠地區,和貶謫文官到偏遠地區是一個目的,都是要在懲罰這些不聽話的既得利益者的同時,也能改變偏遠地區的落後情況,加強華夏文明對這些地區進行更深度的同化作用,從而消弭內部民族矛盾。

如果一些有知識的漢人官紳到苗族為主的地方去定居辦學,那麼久而久之,苗人就會忘記自己是苗人,和漢人的矛盾的就會減少,且同化成一個民族。

所以,朱由檢下達了這樣一道嚴厲的旨意。

除此之外,朱由檢也知道不見見血,也是不可能的,不然不足以震懾人心。

大明的基層統治是鄉紳自治。

民眾通過宗族的方式被地方鄉紳控製著。

而各宗族的族長就是基層的皇帝。

有大的宗族甚至私設公堂,擬定約束族人的族約,相當於有自己的司法權與立法權。

這等於是不承認朝廷的統治。

這是朱由檢不能容忍的。

所以,一些抗稅不繳的宗族,朱由檢是要殺其族長的,畢竟這些族長都掌控了地方司法權和立法權,如果連稅也就是保護費都不交,那和搞0“獨0立”沒什麼區別。

一旦抗稅不繳,族人十年內不得參加科舉,也算是一條狠厲的政策。

因為這個時代唯一躋身上層跨躍階層改變自己命運的路就是科舉。

連科舉都不能參加,隻能淪落為被統治者,所有的特權都會沒有機會得到。

江南一帶士族眾多,崇尚讀書與功名。

一旦沒了科舉的機會,等於要了他們個人和整個家族的命。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7062/6917919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