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劉肇基不得不砍了好幾個朝鮮兵將領且用蒙古騎兵做督戰隊才逼得這些朝鮮兵咬牙攻城,但因為這些朝鮮兵實在是沒什麼攻城經驗又都是怕死的貨所以除了堆人命外依舊沒有攻進山海關,倒是劉肇基帶來的一個近衛軍千總部用火炮傷了好些個清軍。

但劉肇基沒有放棄,為了造成明軍還在山海關與清軍鏖戰的現象,劉肇基繼續增兵,附近的蒙古牧民和從朝鮮征來的朝鮮兵依舊被調了過來,輪番對山海關進行進攻,不停地給金礪送人頭。

而事實上,近衛軍大部兵馬已開始陸續調回關內,準備接下來的大舉北伐。

隻有沈陽留了一個近衛軍第一軍獨立營,還都是新兵為主,由後勤營營官鄧知遠擔任獨立營遊擊將軍,負責整個關外的防務。

同時,鄧知遠還兼任團練總兵,負責從漢人輔兵中選出優秀者訓練為野戰兵,組成勇衛軍,為將來維持關外統治秩序以及開辟疆域做準備。

畢竟將來大明北伐成功後是不會停止戰爭的,大明還會繼續對外開疆辟土。

而那樣的話,就需要更多的兵馬,僅僅靠近衛軍的兵馬是不夠的,自然就需要訓練新的兵馬。

而像近衛軍那樣的訓練方式和挑選模式,思想素質與體能素質以及智力水準嚴格把關的軍隊不可能做到大規模擴張。

所以,朱由檢和自己大都督府的將領們研究決定組建新的軍種,即勇衛軍。

而勇衛軍自然是以招募漢人百姓為主,這樣要更放心點,其他民族的要加入怎麼也得等漢化成功後再說。

也正因為此,此時還在關外與清軍作戰的就全成了蒙古兵和朝鮮兵。

明軍是徹底把他們當成了炮灰,並通過讓這些兵馬在戰場上損失而減少他們的數量,從而達到增加漢人在關外占比的目的。

在朱由檢離開沈陽回南京前夕,劉肇基已經征調了不下五萬蒙古兵和朝鮮兵攻打山海關。

但劉肇基依舊沒有拿下山海關。

朱由檢不得不下令把劉肇基調回來,並以攻打山海關不力為由將其貶為皇家軍官學校副校長,退居二線。

而且朱由檢還升陳子龍為副樞密使代理樞密使的職責。

當然,劉肇基在山海關的失利是劉肇基和朱由檢等大明大都督府高層將領們合計好的一場戲,劉肇基也清楚自己的安排,為的就是瞞過多爾袞。

所以,劉肇基內心其實並不因此多麼灰心喪氣。

接著,朱由檢就又任命第一軍總訓導官秦榮真擔任東北軍務提督,接替劉肇基負責統兵攻打山海關。

秦榮真是搞宣教與軍隊內部政事的軍官,自然不懂指揮的,但卻也是一個覺悟高聽朱由檢話的人。

所以,秦榮真突然成為東北軍務提督也是準備替朱由檢背鍋,準備去山海關繼續打敗仗,讓蒙古兵和朝鮮兵繼續送人頭,讓多爾袞以為金礪在山海關守得很好。

劉肇基回了沈陽,周遇吉、黃得功這些知道內情的大明帝國高層將領自然沒有因此輕視劉肇基,但剛剛成為團練總兵且不知道內情的中層將領鄧知遠則因此在遇見劉肇基後笑了起來:“我說,劉樞密使,您這仗是怎麼打的,一次又一次增兵,結果一次又一次被擊退,害得陛下等了你一個多月,結果你倒好,連個山海關的門都進不了,你這仗打得夠窩囊!要我說,其實山海關也不難打,可以用水陸聯合攻擊的法子啊!你好歹是樞密使,怎麼就沒想過讓水師打配合呢?”

劉肇基隻是看了鄧知遠一眼,沒有理會他。

鄧知遠則繼續坐在曾經是建奴盛京皇宮的玉階上說道:“我也不知道大都督府是怎麼想的,調離了你劉樞密使,卻又讓秦總訓導官去,他應該比你更不靠譜,他拉攏人心還行,連蒙古牧民都被他一番宣教得痛哭流涕,但這打仗拚命可不是耍嘴皮子,我估計他比你敗的還慘,所以,你也不必太擔心自己是指揮得最差的,我也是不明白,為何大都督府不讓寧武伯親自掛帥統兵攻打山海關,實在不行就靖國公,再不行閻提督也比你們這些沒實際帶兵打過戰的要強啊!”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7062/6759399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