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極拳,對付空智,倒也並非雲蕭的算計,張無忌醫道有成,明白世間武學,雖然號稱強身健體,但絕大多數都會對身體造成或明或暗的損傷,需要各種調理。
太極拳,是一套注重養身的拳法,和華佗的五禽戲,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練到深處,又頗具威力。
三年前,雲蕭為了讓張無忌領會一劍七傷,傳了他太極,之後雲蕭遠走波斯,武當山卻還有一位太極宗師,張三豐得知張無忌與周芷若的一戰後,將其喚到了身前,詢問對戰的經過。
雖然對周芷若有那樣的劍法張三豐感到驚訝,但他也驚訝武當派第三代中,居然有張無忌這樣出類拔萃之人,已經不弱於幾位二代弟子。
宋青書被廢去了武當派首席弟子的身份,張三豐有意給武當派第三代再培養出一位領頭之人,開始認真栽培張無忌。
純陽無極功,太極拳,這兩門絕學都是由張三豐親自所創,他教張無忌的同時,也在改進這兩門絕學。這種近乎量身打造的改進,讓張無忌三年來武學進境一日千裏。
學的越久,越能體會到太極的深奧與玄妙,對於其他的拳腳功夫,張無忌漸漸放下,一心鑽研太極,這一刻,太極再次現世。
一掌推開空智後,張無忌的太極氣場徹底展開。
初學太極者,能打出太極之勢,已算入門,這一階段的太極,威力平平無奇。學太極的人,十之八九止步於此。功力高深之輩,仗著深厚的真氣,雖然也能爆發出強大的威力,但還不能和其他絕學相比,頂多止步於一流。
太極之勢越練越深,漸漸化虛為實,這個時候,練太極的人已經領悟到了太極之意,可以演化出太極氣場。這一步,就如同內力化作真氣,太極也真正展現出絕學的威力。
領悟了太極氣場的人,可以成為當世絕頂高手,踏足這個境界的張無忌已經有了和空智一戰的資本。但僅僅是如此,他和空智的勝負之數隻有五五開。
太極氣場是絕頂高手所能達到的極限,無論他的功力有多深,氣場有多大,量變始終不是質變。這一步的質變,就如同絕頂高手想要成為宗師。
此宗師非彼宗師,是武學境界上的宗師,而不是名義上的宗師。當世有此境界的人,可能隻有張三豐和雲蕭二人。
上一世,衝虛道長直到與黃鍾公一戰,明心見性,領悟了太極之心,才更進一步,打開了這道境界的大門。
張無忌的性子謙和,很容易便領悟了太極之意,演化出太極氣場。對於太極之心卻一直摸不著頭腦。
他不知道什麼叫太極之心,武學的道路上,根本就沒有這些名詞與解說,這些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不知,也就沒有強求。正是這種無欲無求的心態,讓他距離這一步很近,此時的張無忌,和當初的衝虛很像,隻需要一個契機,就能順理成章的領悟。
而這份契機,在張無忌站出來要為謝遜償還罪責的時候,已經降臨了。雲蕭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說出張無忌的勝算至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