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乾帝國北境,雲嶺——乾羽軍暫駐地
夜。
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鵝毛般的雪花,狂嘯怒號著搖撼著樹枝,駐軍的帳篷才剛剛搭起半個時辰而已,都已經覆蓋了厚厚的積雪。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邊疆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蒼雲山缺。壯誌饑餐凶蠻肉,笑談渴飲賊子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雲嶺峭壁之上,一個中年男子雙手負於身後,遙望著天際之間的飄雪,看著夜空誦道。
這中年男子劍眉星目,一對漆黑的眼眸炯炯有神,腰間係著一把三尺青鋒劍,任這天地間狂風如何的怒號,都絲毫不為之所動。
他就是乾羽軍的主帥,東乾帝國唯一的元帥也是唯一的一字並肩王——簫淵。
十七年前。
楓林帝國上將秦銘率四十萬大軍北下進攻東乾,所過之處如大水崩沙,鋒銳之勢無人能擋,率軍攻至東乾帝國王都城下。
一時間,東乾大亂,朝廷上下割地求和之聲絡繹不絕。
而當時,年不滿二十五的簫淵任職東乾王城,北外城的指揮使,手下一共兩千鐵甲步軍和三千弓弩手。
北外城的地勢平坦,城池也相對低矮,在四個外城之中算是,北外城最難把守。
朝廷上下,無人看好簫淵,這個不過二十出頭的愣頭青能夠守住北城,因為簫淵這個北城指揮使的官職是世襲得來的,之前從未上過戰場,也從沒有過戰功。
但是接下來,簫淵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北外城防禦薄弱,容易攻破,楓林帝國的軍隊就把進攻的主力放在了北城,進攻北城的軍隊前前後後合計共投入了十萬上下,還是楓林帝國最為精銳的部隊。
日以繼夜的強攻北城。
而簫淵則僅僅依靠著手裏的五千步兵和支援他的三千王城禁軍,一共八千人馬,創造了奇跡。
八千人馬麵對十萬敵軍,能夠堅持十日不被攻破,就已經可以被稱為名將,但是簫淵卻抵擋住了這十萬楓林帝國精銳虎狼般的攻勢足足三個月之久。
最後的半個月,北城之下,屍推如山,城牆染滿了殷血,城牆之上無論是兵是將,都已經渾身浴血,簫淵從這場戰鬥開始的第一天就和所有普通的戰士一樣,站在了城牆之上,他銀白的戰甲,雪白的披風早已被浸透鮮血,手持長槍之姿在敵人眼中猶如如神魔。
三個月後,東乾各地的守備軍紛紛趕至,而楓林帝國軍隊攻城三月未破,已然是銳氣不足,再打下去也是平添傷亡,無奈隻能撤軍離開。
此戰之後,簫淵被封為統領,統領東乾北境一萬步軍。
接下來十七年,簫淵被東乾帝王委以重用,北收失地,大大小小二十三仗,無一敗績,不但收複了所有了北疆失地,還攻克了楓林帝國十四座城池。
十餘年下來簫淵帶軍共斬敵二十四萬上下,俘敵十萬有餘,威震楓林上下,讓楓林帝國的人聽到簫淵這個名字都嚇得一哆嗦。
而簫淵也官拜帝國元帥,東乾帝王親封一字並肩王,獨自一人提領東乾北境四十三萬大軍,手下親屬三萬虎師,東乾帝王親自命名,以國字乾開頭,號乾羽軍。
恩寵之重,絕對超過東乾開國以來的任何一個臣子。
東乾上下無人不知簫淵之名,底下民眾若是提到簫淵,都會恭恭敬敬的喊上一聲‘鎮北王’。
簫淵賬下親屬乾羽三萬虎師,共分三十營,一千人為一營。
三萬大軍都是鐵騎,胯下所騎的都雲戰馬,一天可以奔襲一千五百裏,所以遠距離突襲作戰是乾羽軍最擅長的。
簫淵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三年之前,就連上了三道奏表自卸元帥一職,去王都做了個閑賦在家的王爺。
但是就在一個月前,楓林帝國和邊上的天軒帝國組成聯軍,共計八十萬人,號稱百萬大軍,攻打東乾北境。
烽煙再起,邊疆告急。
東乾皇帝隨即下旨,讓清閑了三年的簫淵攜乾羽軍出征,提領東乾北境五十萬大軍依托城池要塞有利之地形抗擊楓林與天軒的聯軍。
一件貂絨披風毫無預兆的就披上了簫淵的肩頭。
“外麵風大,父帥還是到帳子裏的火爐旁歇息片刻吧。”在簫淵身後,一位給簫淵披上披風的青年語氣平和的說道。
這青年身高約莫七尺,身處乾羽軍營之中卻未穿戰甲,一襲青衣顯得有些瘦弱,麵色潤白宛若美玉,就像是個舞文弄墨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