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雍京,桃花沿著雲江盛開了十裏。
一年一度的桃花節到了,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就連終日悶在閨房之中的大家小姐們,也在這一天出郊踏青。
桃花節,是雍京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很久以前雲江還是一個小鎮的時候,桃花節本是鎮上百姓祭奠桃花神的日子。後來幾經改朝換代,雲江並入雍京,桃花節也成了百姓出郊遊玩的節日。
大梁朝崇尚文治,梁帝更是偏好詩詞文章,於是就特下旨意,在桃花節這一日,不論男女老少,高低貧賤,皆可於雲江兩畔煮一壺桃花酒,暢談國事,吟誦詩詞。
文人墨客,或是為了結交誌同道合之士,或是為了顯擺文辭造詣、詩詞功底,紛紛聚集於此。也有大批寒門子弟,試圖在這一日一展才華,揚名天下。
達官顯貴更不必說,自是為了暗中勘察可造之材,拉攏為己所用。
公子小姐們,則是盼著能在這一佳節裏,遇上一個中意之人,好向家中說明,早日說媒提親。
君不見當年梁帝便是在這雲江河畔、桃花樹下,與梁後互相引為知己,結下良緣。
至於小老百姓們,哦,他們就是覺得,這桃花節好像……挺熱鬧的。
對了,這麼認為的還有我們可愛的梁小郡主。
梁小郡主乃是北郡王梁安唯一的女兒,閨名梁梓瀟。北郡王是先帝的親外甥,梁帝的親表弟,原名蘇安,是蘇氏一族的嫡係長子。後來先帝賜姓為梁,改名梁安。
雖說梁安隻是個郡王,虧得跟梁帝感情好,梁梓瀟出生的時候,梁帝還親自上門,封其為淑寧郡主。
後來幾年梁帝有了幾位皇子,可偏偏沒有女兒,故此又是把小外甥女梁小郡主寵上了天。
梁梓瀟雖名為淑寧郡主,然她身邊熟知她的人(諸如丫鬟啊小廝啊郡王府護衛隊啊郡王爺梁安哪)都明白,這淑寧二字跟我們梁小郡主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梁小郡主向來灑脫不羈,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什麼桃花節?她可沒那閑工夫跟那群扭扭捏捏的閨門少女聚在一起討論一幫子總喜歡磨磨唧唧之乎者也的臭男人。
她現在正在集市裏王大娘麵湯糊的攤子上,一手一個大包子,吃的正香。王大娘擺的雖是麵湯糊的攤子,可他家的肉包子那真叫京城一絕,剛出爐就能把三條街外的狗給引過來。
“小郡主,今日可是桃花節,你怎的不去那雲江河畔,嚐嚐桃花餅,喝喝桃花釀?指不準兒還能看上個貌美如花的小公子呢。”一個身穿布衣、神態慈祥的老漢又端來一籠包子,笑著朝梁小郡主問道。
梁小郡主抬頭看她,一雙美麗的眼睛滴溜溜轉了轉,看著老漢道:“那王大娘你怎的不去,指不準兒還能有個半老徐娘看上你,拉你上船。”
不錯,王大娘其實是個老漢,老漢的名字,就叫王大娘。梁梓瀟一度琢磨著,這王大娘的娘親是多希望自己生個女兒,才給他取了這麼個名字。
打第一次吃王大娘的包子開始,瞧他那一手兒高超的做包子手藝,梁梓瀟就確定王大娘年輕時候定是個俊俏的漢子(吃貨的邏輯,就是這麼蠻不講理)。
那王大娘聽了梁梓瀟了話,捂著胸兩口氣兒沒順上來,差點叫這小郡主給氣死。
王大娘在這雍京裏擺攤兒也有兩年了,街坊鄰居都知道,他年紀五十有六,無妻無子,是從外地逃荒來的。
而桃花節這一天,在那雲江之上,不僅會有官家商人的私人船隻,那清風巷流月閣的姑娘們也會到江上遊船。
哦,忘了提了。流月閣是雍京第一大風月場所,不識字的老百姓們都喜歡幹脆利落地叫它……青樓。
“你這小郡主,要不是看在你天天光顧我生意的份上,老漢我早把你趕出去了。”王大娘一手給自己順著氣兒,一手指著梁梓瀟說道。
梁梓瀟性子頑皮,常喜歡穿著小廝的衣服偷跑出郡王府到處溜達,她跟老漢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那時候王老漢初到京城擺攤兒,梁梓瀟那比狗還靈敏的鼻子就指引她來到了麵糊攤上。
梁梓瀟在吃了三籠小籠包兩屜大肉包之後,才發現自個兒身上沒帶錢,老漢當時以為這“臭小子”想吃霸王餐,拿起掃帚追了她八條巷……
而梁梓瀟就一邊咬著包子,一邊帶著自己那略微圓潤的身體在風中淩亂地奔跑……
唉,往事不堪回首。
後來梁梓瀟就時常光顧麵糊攤,有一回她感染風寒,還發著燒呢就偷溜出來買包子,吃到一半兒竟然就撂了手,整個人暈磕在桌上。可把老漢給嚇壞了,家丁們出來尋郡主,正好見著自家郡主暈倒在麵糊攤上,一個勁兒就把老漢給架走送官府了。
老漢莫名其妙受了一次牢獄之災,才知曉了梁梓瀟的身份。這一老一少這回是徹底熟了。
小郡主跟老漢熟了之後,對著這老漢也不叫大爺了,直接一口一個王大娘。常把老漢氣得直瞪眼睛又礙於她郡主身份不敢發作。